在100余名各国部长级高官从世界各地飞抵南非德班市、投入最后一周日趋棘手的气候变化谈判之际,中国最新表态使联合国气候峰会陷入混乱。

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昨日作出与中方上周言论明显不同的表态,称北京方面准备接受覆盖所有国家的某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

但他表示,这只会在5项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而且很可能不会在2020年之前成为现实;各国在一年前达成的当前这一轮自愿承诺将在2020年失效。

这些条件包括:欧盟(EU)及其它一些国家在《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框架下签署新一轮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发达国家资助较贫穷国家对付气候变化;以及尊重各国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的相对能力。

尽管解振华表示,他提出的这些条件并不新,但面对全球最大碳排放国公开谈论一个明显放软的立场,各国谈判代表针对中国此举究竟意味着什么展开了辩论。

在发达国家中最积极推动达成新的全球协定的欧盟,抓住解振华的言论,称这些言论说明有可能取得强有力的结果。

“中方公开谈论的一些话中有一些真正的迹象,显示他们的立场可能有一点灵活性,”英国气候变化大臣克里斯•休恩(Chris Huhne)表示。他补充道,如果情况真是这样,各方就有望“在德班取得巨大的成果”。

但美国方面表示,解振华所说的新协定究竟意味着什么,仍不十分清楚。明年面临大选的美国,不愿支持任何带有法律条约意味的协定。

“我还不知道他究竟说了什么,”美国代表团团长托德•斯特恩(Todd Stern)表示。“明天我将与他会谈,然后我会告诉你。”

中国的立场至关重要,因为多年来美国和其它一些发达国家不愿接受全面协定——除非全球最大排放国中国加入此类协定。如果中国和欧盟能够谈妥,那可能使美国陷入孤立,尽管目前谈判情况仍瞬息万变,不能肯定会形成这种局面。

迄今有多个迹象表明,中国的立场在发生转变。周末出现了小小的历史性突破:中国首次在此类峰会上推出“中国角”。

联合国气候变化事务最高官员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与解振华一起为“中国角”启动仪式剪彩,庆贺这一中国战略转变的明显迹象。

菲格雷斯表示,她“有一点伤感”,因为中国在出席了17次峰会后,才效仿欧盟和其它大国的做法,利用联合国大会展示自己的绿色成就。“但我相信这不是最后一次,”她表示。

从中国在政策宣传方面投入的空前努力看,这确实不像是最后一次。除了“中国角”(配备印刷精美的图册和装满小册子的礼品袋)以外,全球最大排放国还安排或参加了20余场主题活动。

与往年做法有别的另一个方面是,中国同意让其最高谈判代表接受中外记者的更多单独采访。环保组织也被请来与解振华一起举行专门的吹风会。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开幕式全体会议上,一名中国官员代表所谓的“基础四国”(Basic countries,即南非、印度、巴西和中国)发言,此举本身就出人意料。

“这是基础四国首次作为一个集团发言,”自然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Tasneem Essop表示。与不少多次出席峰会的人士一样,她对中国的行为抱有褒贬不一的想法。

中国的立场仍是复杂的。多年来,它拒绝听从工业化国家有关停止坚称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的越来越响亮的呼吁,这意味着根据世界上唯一有约束力的气候条约《京都议定书》,中国不具有减排的法律义务。

与此同时,中国继续坚称,工业化国家必须在《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于2012年末失效后,接受第二阶段的减排承诺。只有少数国家愿意这么做,而且即使是这些国家也提出,这必须以中国最终接受有法律约束力的类似减排目标为前提。

因此,尚不清楚中国表面上的立场转变是否足以推动本次峰会在对付排放方面达成任何有意义的共识。

译者/和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