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轉載】面世不足三個月的香港版《爽報》,由上周一起取消中午版,改於下午五時的下班時段派發,這對傳統日報來說絕對是一記重槌。若晚報透過免費報「重生」,報業生態又會變成怎樣呢?這是過去一周經常聽到的問題。

內容「從良」 擴闊財路

壹傳媒內部人士表示,派發晚版主要是基於市場考慮。「畢竟午飯時間較短,派報範圍只能集中在商業區;而且拿報的人會迅速在街上消失,對廣告客戶吸引力有限。若是收工時派,大家會拿着報紙回家或外出晚膳遊玩,黃昏時隨處仍可見到有人閱報,容易對廣告客戶有交代。」

另一方面,內部人士承認,創刊時內容選材刻意踩界以求盡快「打響名堂」,惹起社會爭議實屬「意料中事」,並解釋:「《蘋果》創刊時亦被指新聞內容暴力,相片血腥,風月版的『肥龍』和『骨精強』專欄有如『召妓指南』,但愈吵罵銷量愈火熱,廣告也很爆,所以《爽報》不怕投訴。」

然而,經營銷量二十多萬份的收費報,跟目標要派一百萬份免費報的策略絕不相同,大量投訴和多個項目列為「不雅」類別,姑勿論是否泛道德作祟,現實是部分學校明言要「趕絕」《爽報》;據說「致命傷」是有屋苑管理處受壓,禁止在邨內派報,令派發點版圖擴展受挫。

近月來,該報已開始收斂,報道和專欄內容都盡量採取「淨化策略」。沙膽虹在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舉辦的座談會上表示,對社會的反應「好驚訝」;但亦言明:「我們就得特別小心,內容尺度寧願保守。」沙膽虹即張劍虹,現為《蘋果》和《爽報》總編輯。

「從良」的免費報能否找到更大的財路?行內人普遍持正面看法,但預計財力較豐厚的報館會投入新戰場,若晚報市場有利可圖,就不可能是「獨市生意」。按目前情況看,《頭條日報》似乎最有力在短時間內推出晚版。

有報業人表示,戰線拉長後會進一步打擊傳統收費報,相信有個別報紙會索性改為免費報以增加生存空間。「現時有些報紙的銷量不過是一、兩萬份,改為免費晚報,估計可派十至二十萬份,人手不會大增,雖然印刷和製作成本加重,但接觸層面增大,合乎成本效益。」

報紙「短命」 壓縮採訪

除了經濟考量,對於新聞從業員來說,免費晚報的崛起也許是禍不是福。根據《爽報》刊登的〈沙膽虹手記〉所言,改版後老闆黎智英的指令是:「新聞除了最大一兩條外,都應盡量是新的。」換言之,「收工版」《爽報》可視為一份新印製的報紙,跟早上繁忙時間派的早版只相差約九小時,而翌日早上出版的收費報,刊登的隨時是「舊聞」而非「新聞」,對銷量的打擊可能遠較早上免費報更大。

上周一《爽報》晚版面世首天,有報館特地派人到街上取一份,一方面研究有什麼看頭,另一方面已能窺探到當天中午前的重點新聞,可作補漏。無論是自家的《蘋果日報》記者,抑或其餘報館對手,都指令記者處理新聞時要「避開同一觀點角度」,以免變成拾人牙慧的舊聞;還好當天採用藝人劉德華宣布有喜作頭版,減低對港聞部的衝擊。

然而,到上周三,旺角發園街發生四級奪命火,當天早報未能趕及刊登有關消息,但大火已是全城關注,結果當天晚版《爽報》搶飲頭啖湯,以消防拯救傷者的大相壓版,表達出火場的驚慄感。翌日全港報紙都避無可避,只能繼續選擇用大火作頭版報道,其中《蘋果》從標題到選用相片也跟前一天的《爽報》幾乎一樣,就像遲了數小時出生的雙胞胎一樣,只有傷者數目由三十人增加到三十四人的小差別而已。雖說內容資料更加詳盡,但論及新鮮感已減了一大截,若早一天已拿了免費報的人,翌日還會買報嗎?

目前暢銷報章早於凌晨一時就面世,一般會在旺角等人流暢旺的地區率先發售。傳統智慧認為,報紙的壽命只有二十四小時,但免費報「一天派兩次」,讓收費報的優勢盡失,難再培養出新一代讀者。行內經常說一個黑色笑話,指「傳統報的讀者死一個就少一個」,令人心酸,也有點刻薄,但卻能反映實況。晚報再現,令傳統報紙「折壽」,壽命壓縮到早晚免費報之間,即短得只有數小時。那數小時除了是報紙黃金售賣時間,也是記者的採訪空間。

報業寒冬 愈來愈長

現時銷量較多的報章在晚上十一時左右截稿;而《蘋果》記者透露,為了遷就《爽報》印刷,早在晚上十時前便是死線,遇有大新聞才再改版,一般可改到凌晨二至三時左右。而免費報方面,由於印刷量大,會分為早晚版處理,早版在晚上七、八時完成,晚版亦在十時左右完稿;至於《爽報》晚版,沙膽虹在專欄透露截稿時間為下午二時半。

從上述的截稿時間表看來,中午前的新聞被免費晚報搶先報道,下午至晚上的新聞則要跟早上免費報競爭,傳統收費報有何優勢?若刻意避開晚報的觀點,翌日的早報又可能過於偏鋒或不齊全,處理新聞的難度大大增加,但成本效益卻備受挑戰。若明年環境經濟持續下滑,看來傳統報業的寒冬會很長、很長。

五十至七十年代是晚報的黃金時間,原因是民間渴求資訊,加上市面娛樂不多,當時晚報主打娛樂、副刊和馬經,當然也刊載情色小說,也沒什麼人投訴不雅,卻是貧苦大眾工餘消閒讀物。但踏入八九十年代,香港娛樂事業起飛,加上生活節奏加快,市民有眾多渠道吸收新聞和娛樂消息,晚報市場日漸式微,守到最後的《新晚報》也在1997年回歸後不久便正式結業,為香港晚報年代暫時寫上句號。

時至2011年,晚報借免費形式復活,近日聽到有資深傳媒人說,這種轉變很可能是加速收費報市場重整的最後一根稻草。誰能留到最後?答案可能較想像中更快出現。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