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01日 09:23:48

      (按:今年我写了几篇“得意”的文字,它们接连在《炎黄春秋》、《领导者》和南方几家报刊杂志上发表。在此之外,我仍然关心着我的“反行为”的“理论性”探讨;以下这些文字,大多已写过多时。现在打算集中于一个月之内,一篇篇发表出来,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时下,“抗争理论”正风行一时(参见查尔斯•蒂利的大作及其介绍),并以之包涵了多种的人类对立行为。不过,在我看来,有许多许多人类行为是不能拿“抗争”和“反抗”来解释的。
       日本地震以后,一个朋友来电话说,日本人就不跑,甚至干等着饿死。一篇博客也说:
       “我判断,我们的(日本亲戚)的确并不像我们那么紧张。我进一步观察后还发现,之所以他们能够做到这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百分之百地信任日本政府和媒体发布的任何相关信息,并不折不扣地执行政府对民众发出的各项要求和指令。他们似乎压根就没有怀疑过当局说核泄露不会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时有可能是在欺骗他们……
       “我猜想,中国的官员们看到日本民众对待政府的这种态度,一定会忍不住暗自羡慕他们的日本同行。
       “说起来有些滑稽,这两天在荧屏上看多了日本内阁官房长官那张苦恼人的脸,不知怎么,像我这样疑心病很重的中国观众内心总觉得他说的那些话大多是安慰人的谎言。真是对不住枝野先生了,我其实明知道他那些话压根就不是对我说的,但仍然忍不住要恶意揣度他。没办法,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反应’,我们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我相信,这就是像我这样的‘刁民’们产生的根源——你怎么能指望我信任一个眼里和心里根本没有我的人,遑论去尊敬和爱戴他?”
       所以我问朋友:是不是日本人不懂,或根本就没有“反行为”?
       中国人可是不一样了。例如,清朝的官员应对皇上时,就很有一套,可是决不能因此说他们就是在“反抗”皇上(参见《叫魂》)。又如,在集体化的早期,人们不以占便宜为损害集体,也不认为是损害乡邻;宣传中的社员形象,不外乎“全心全意”、“任劳任怨”,实际见到的却是“自私落后”、大“磨洋工”,甚至“偷拿”庄稼、“瞒产私分”。凡此种种都不宜称为“反抗”,而不妨称之为“反行为”,称之为“不反之反”。
       这样的事儿,日本人就不懂吗?
       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其实是特别复杂的,在无处不在的“对立”状况之中,若想表达自己的意见,保护自己的利益,可能会出现各种“反应”,而不一定要“反抗”。
       另一方面,我在法国高等研究院介绍“反行为”时,曾使用老子的“一正一反”、“反之者道之用也”来解释它,其实,这只是一种“比拟”,二者并不等同。“反行为”只是处于它与“反抗”之间的一个东西。
       这是理解“反行为”的一个契入点。

上一篇: 世界人口日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125) 评论数(0)

0

本博文相关点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