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努,印度《金融快报》执行主编

维努: 在民用核能、以及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安全问题的合作方面,印度还是更加倾向于美国。

毋庸置疑,经济活动正在向新兴经济体系转移。20世纪的后五十年,西方国家引领经济增长,组成了自己的集团。现在发生的是一场“范式转移”。

当年,高盛集团提出了“金砖集团”的概念,指由巴西、俄国、印度和中国组成的经济团体实力不容忽视。高盛预测,到2050年,“金砖集团”(现在还包括南非)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超过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发达国家。

印度GDP的增长额已经超过德国,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逐渐增加,甚至逐渐超过了美国。

在上一次G20会议上,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欧洲国家向印度和中国伸出了求援之手。30年前,这种局面几乎是无法想象的,现在,却快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贸易为本

贸易,是将不同的文化粘合在一起的强力胶。所以,中国、印度、俄国和巴西结成集团,非常自然。

金砖当中的两个国家印度和中国是能源的进口大国,而其它两个国家俄国和巴西,是资源的出口大国。

俄国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蕴藏,巴西则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其中包括铁矿。

这些资源的进口国和出口国除了结盟合作促进发展之外,别无选择。

印度和中国之间还存在另外一个特殊的相互依赖关系。印度在服务业实力雄厚,中国在制造业出人头地。

过去15年,印度与美国和日本的贸易几乎一直停滞不前,但是,与中国的贸易额几乎是每四年就翻一番,预计到2013年,可能会达到1000亿美元。

今后五年内,印度发电量必须达到10万兆瓦,而发电设备当中的20%将从中国进口。

“合作竞争”

那么,金砖成员国对彼此之间的政治紧张关系有多大的免疫力呢?

当然了,紧张不可避免,金砖集团的组建并不是由政府策划的,而是受市场力量、全球化趋势的推动而形成的。

印度和中国被看作在地区内激烈竞争的两个经济大国,但是,他们也被迫在不同的领域展开合作。

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平台以及治理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印度和中国都曾先后合作。

两国面对的社会经济挑战也大同小异,所以,在与发达国家讨价还价时,印中经常会联手行动。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经常用“合作竞争”(co-opetition,合作与竞争并存)一词来形容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关系。

美国难题

出于发展贸易的动机,许多国家先后和印度、中国成为经济上的伙伴,但是,在安全问题上,他们仍然依赖于美国。这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一种新的地域政治格局。

金砖国家忙着在彼此之间寻找贸易伙伴的同时,也在和其他的东方新兴大国——韩国、印尼、越南、甚至日本——拉关系。

但是,这些相对来说更小的国家,却在指望着美国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领导起全新的安全框架。

印度也是一样。她和中国的贸易额两年前就已经超过了与美国的贸易额,但是,在民用核能、以及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安全问题的合作方面,印度还是更加倾向于美国。

归根结底,这一地区,掌握着能源交易、商品和服务进口等最重要的贸易通道。

从华尔街到亚洲

金砖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0%,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占世界总额的将近25%。

从人口的角度来看,今后几十年内,欧洲和美国的人口老龄化会愈加严重,而金砖市场的消费者却在逐步增加。

毫无疑问,不久的将来,印度和中国也会开始左右全球金融市场。由此,期货、原油、矿产、金属的“价格发现”也将从现在的华尔街转到亚洲。

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但是,为了实现这一变化,印度和中国必须走向更开放的经济;必须引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机制,推动金融资产可以很容易地根据市场决定的汇率实现交易。

印度和中国还需要建立起强有力的全球性金融机构,推动世界经济领域实现这一大转变。

(本文是根据维努与BBC记者Divya Arya的采访整理而成)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