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扬:身不由己的宅男

(2012-01-15)

早报导读

● 伍德扬

新声代

真是悲哀!我曾经是独闯撒哈拉沙漠和北极地区的背包客,现今却沦落得畏首畏尾,行动能力退化到寸步难移的地步。我终于深刻体会到为什么住在曼谷和北京的朋友周末足不出户,并非他们是不合群的怪物,而是像我因外出交通的不方便,无奈地被宅男化了。

我记得还在执教时,开学后上的第一堂生物学课是细胞结构。其实,学生已经在低年级时学过,对典型细胞结构的示意图非常熟悉。例如,动物细胞通常是由一个大圈圈象征细胞膜,里面多一个小圈圈象征细胞核,两个圈圈之间的空间是细胞质,而散布于细胞质内有象征液泡的小黑点。但是,到了高年级,动物细胞的示意图变得更复杂,原本只有小黑点的地方多出了许多奇怪的形状。

  这总是让学生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因为忽然需要记住那么多细胞器的功能,而且英文名称冗长又拗口,例如线粒体(mitochondrion)、核糖体(ribosome)、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还有分粗糙和光滑两种)等。学生每次问我为何自然界要把那么微小的东西弄得这么复杂,我都会打个比喻来解释。

  假设班上40个同学留在家中上课,分散在新加坡各处。若欲为全班同学上一堂课,我必须先到某个同学的家讲课一小时,然后奔波至另一处重复之前的课堂内容,再继续逐一前往剩余的38个地方教同样的东西,太麻烦了!但是,如果全班同学集中在一间教室里,我便能一次过对40名学生讲课,事半功倍。

  如果把一个细胞比喻成新加坡,那么教室就是一个细胞器,而老师就是催化生化反应的酶。不同的生化反应由不同的细胞器专门负责,例如线粒体掌管细胞呼吸、光滑内质网参与脂肪和类固醇(我们所熟悉,让男人展现雄风的睾丸素其实是一种类固醇)的合成。当某种生化反应的原材料和酶集中在一个细胞器内,方便两者间的接触,该反应的效率就会提升。这就像学生到教室上课、病人去诊所求医,分别提高教书与看病过程的效率。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年忘记强调一点:通过这个途径提升整体效率的先决条件是完善的运输机制。如果无法把原材料和酶轻易运输至特定的细胞器,那倒不如保留分散状态,反正都一样低效。近日,这种想法在我每天搭地铁上班时,都会在脑海里萦绕。

  自从地铁因严重故障而在部分路段减速后,每当经过勿洛和景万岸之间的隧道时,仿佛时光倒流,在搭圣淘沙昔日的单轨电车缓缓观光。可是,隧道里没风景看,加上列车内几乎无立足之地,面对这蠕动的速度,我的心情离“愉悦”很远。我发现自上个月,自己便没去过市中心,因为想到那里无止境的地铁隧道,即使没事故可能也得忍受更漫长的心理折磨,什么远征消费、休闲的决心和毅力都烟消云散了。

  不知不觉,我这几周的活动范围已局限于新加坡东部,并有渐渐缩小的趋势。我甚至会考虑干脆不去办公室了。现在信息科技这么发达,待在家中照旧能与同事协调工作。周末也不愿出门,因为购物和娱乐消遣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解决。我开始变成宅男了。很不幸,下周为了工作必须去克兰芝,有被流放到边疆的感觉,简直是“日炎炎兮岛国灱,宅男一去兮不复还”。真是悲哀!我曾经是独闯撒哈拉沙漠和北极地区的背包客,现今却沦落得畏首畏尾,行动能力退化到寸步难移的地步。我终于深刻体会到为什么住在曼谷和北京的朋友周末足不出户,并非他们是不合群的怪物,而是像我因外出交通的不方便,无奈地被宅男化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