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笑柄 如今“中式英文”流行

(2012-01-27)

早报导读

 

  (北京综合讯)昔日常被人引为笑柄的中式英文,近年却冲击着英文词汇库;来自美国全球语言监督机构的报告显示,自1994年以来,国际英语增加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据《法制晚报》报道,在过去一年的外媒涉华报道中,人们惊讶地发现,为了能更加形象、夺人眼球地描述中国特有的现象,外媒的记者们在报道中掺杂“中式英语”,甚至在报道一些中国新闻时,创造了中国专属的英文词汇。

  2010年,中式英语“ungelivable(不给力)”风靡网络,似乎标志着一个从“中国人背英语单词”到“中国人造英语单词”的跨越性时代拉开帷幕。《纽约时报》称此事“非常酷”。

  过去那些被“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watch sister(表妹)”等中国式英语翻译弄得云里雾里的老外,开始慢慢觉得“中国制造”的英语“很有意思”。

  有专家称,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文化正对世界文化形成强烈补充。

  由中国网民创造,经外国媒体报道的中国特色英文词汇也至少有27个,如“Chinsumer”,指的是出国旅游时挥金如土的中国购物狂,是由Chinese、consumer合成;形容80后大学生低收入聚集的群体“antizen”(蚁族)则是把ant加上izen。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报道中国社会男多女少的现象时,将未婚男子“光棍”直接翻译为“guanggun”;美国《纽约客》描写中国新一代时出现了一个词“愤青”(fenqing);诸如英国《卫报》等媒体还出现了描述“关系”的“guanxi”一词。

  其他像“China Bear”(中国熊),形容中国A股吼声如四面楚歌;“Chinawood”,意指中国电影追赶好莱坞仍需努力;去年英国国家广播公司还刻意用“Leading Dragon”,代表中国带动全世界经济发展。

  另外还有Naked Phenomenon(裸现象),如“裸婚”“裸考”“裸辞”……具有中国社会特色的各种“裸”现象,吸引大量外媒的关注。美国《基督教箴言报》的报道开头就提醒读者,“这些有‘裸’字的新闻标题吸引了大量读者”,但“内容其实跟不穿衣服毫无关系”。

  文章评论称,这些“裸”词汇代表着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中国青年中逐渐兴起一股时代思潮。如果“裸”现象真的普及,将意味着中国社会的重大改变。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