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裕林:需为深化改革加把劲

(2012-02-03)

早报导读

热点话题

蔡裕林

  从历史看,过去的一年,意味着一个特定时代的终结。长达半个世纪的李光耀时代终于走到尽头,不仅彰显新加坡的发展与进步,同时标志着新加坡正迈向改革的新历程。

  去年5月大选刮起改革风以来,新加坡正经历着不同的变迁。从经济、社会到政治领域无不掀起变革诉求与行动。从政府、政党到民间团体;从主流媒体、新媒体到坊间;各种新政、各种声音并发齐涌,蔚然成为一片新的景观。

  当人们展望新的一年之际,不同的社会群体或许都有着各自的愿望和期许,但心中的那一个共同关注的焦点,依然是新加坡将以怎样的态势演变下去。未来的新加坡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依然萦绕在国人的脑海与议论的交织中,有待磨合与形塑。

  改革已经开始,并将持续下去。问题是至今为止的改革历程是否达到国人的期待,并足以保障改革的持续深化与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显然,从事态发展的进程看,改革已取得好的进展,体现在政府的施政有了新的战略思维和政策导向,也陆续出台了不少新的政策措施,以迎合社会变迁的需要。然而,不是所有政府部门都有一致的想法和行动,这就是改革的力度和深度的差异。

  为什么会这样呢?出现这种现象不足为奇。惯性思维与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往往会成为改革的拖累与阻力,彰显着消极与负面影响;而改革正处于启始阶段,充满了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以致不同的背景和处境的人们会持有不同的视角看问题,这就造成了不同的领导,群体对事态的解读与对策有差别。从积极面看,这是正常现象,尤其是新加坡的时代更迭,是通过和平与有序的情况进行,只要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存在,深化与健全改革或迟或早将会出现。社会群体需要加强正面的压力和声援,肯定好的改革,坚持批评落后的政策与言行。

朝野皆有进步空间

  为了达到深化改革与健全改革的战略目标,在新的一年和未来,新加坡将会面对来自两方面的变革与冲击。一方面,人民行动党和政府需要作出更大努力,以期获得国人的重新认可。另一方面,国人需要在形塑一个新的新加坡中,担负起社会所赋予的职责。

  处在后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所需完成的时代使命既艰且巨。既然李光耀时代走过半个世纪,后李光耀时代也将会是一个时间不短的历程。显然,这个过程有别于过去。那是因为前者象征着威权议会民主制时代,而后者代表着协商式议会民主制时代。因此,今后不论是出现民主议会制中的两党或多党制,还是一党独大中包含在野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参政,都将会在体制上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新加坡的政治生态在可预见的将来,都难以再出现另一个李光耀。这就是新加坡需要面对的现实。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