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连奎:当代中国应少谈价值多谈模式

(2012-02-23)

早报导读

● 高连奎

中国聚焦

  五四时代,胡适提出“少谈点主义,多解决些问题”,这一主张直到现在仍然被很多温和理性的中间派人士广泛引用,但在当代中国,更加虚飘的“价值”取代了倾向性极强的“主义”,又开始卷土重来,所以极有必要提倡“少谈些价值,多谈些模式”。

  自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特别是战后,或是21世纪,人类信奉的那些共同价值并没有变化,也没有人提出先贤遗漏的、没提过的价值,而这些价值也早已经写入了中国的宪法和学校教科书,成为包括左派、右派各界思想人士共同信奉的纲领。

  既然如此,为什么宣扬这些价值的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同呢?其实就是他们混淆了价值和模式的区别,企图以价值代模式,当代中国部分知识分子所提倡的所谓价值,其实是某种模式的概括而已。

同一价值有不同的实现模式

  因此,我们必须将价值和模式进行正确的区分,同样的价值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模式,比如同样主张市场经济,则存在着英美的自由市场经济、日韩的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和北欧的福利国家模式四种,而且在这四种模式的竞争中,英美模式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可言,反而北欧的福利国家模式,和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优势更明显。

  同样,在民主的实现模式上,也有美国的总统制模式,法国的半总统制模式,有英国的议会模式,有瑞士的委员会模式,而在这些模式上还可以分为北欧的一党独大模式、英美的两党模式、德国的温和多党制模式和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极端多党制模式等,而极端多党制模式似乎最民主,但是目前债务却最严重,导致国家破产的都是这类国家;德国的温和多党制模式反而不错。

  价值只是理想,当前中国并不存在价值之争,而是模式之争,大家应该尽量减少在价值争论上进行无谓的浪费,多在模式上想办法才是正确的。

  《人权宣言》已经问世了两百多年,但这些年中,人权进步并不明显,西方国家的人权改善,其实都是二战之后的事情,如果这些宣言真的能够落实,怎么还可能出现暴力的工人革命,其实在推动《人权宣言》的落实中,工人的暴力反抗,比那一纸文书作用更大。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