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宇宽 | 评论(1) | 标签:酒店, 洗脚

美国人健身,中国人享受

郭宇宽

我到各地游学住的都是连锁的快捷酒店,以前经常是锦江之星,最近有一家连锁酒店维也纳,也挺和我胃口。

这家酒店很有特点,它提出一个消费口号叫“五星体验,二星消费”。我最初挺好奇,因为服务总是需要成本的,酒店业本来利润率就不是特别高,他们怎么可能做到,服务档次相对经济酒店比较高,但价格相对五星级酒店比较低呢?我住了之后,发现倒也不是吹牛。首先,酒店的大堂非常气派,不像如家等经济型快捷酒店那样简单;其房间的装修也相当精致,使用了大量大理石材料,床罩、被单等所用的布料,也是高密度棉织品,显得挺有档次。在这些硬件上,它的水准也与五星级酒店看齐。其次,其服务人员也都是训练有素,让人感觉倍儿客气,甚至在电梯里碰到的随便一个服务员,也是彬彬有礼,非常友善,只差不说英语了。所以从软件上看,其水准与五星级酒店也是不相上下。

虽然提供了挺不错的服务,但维也纳的收费水平却的确是“二星级”,其一线城市分店的商务标间,价格定位基本在三四百元左右,比如家等快捷酒店贵出一至二百元,但与五星级酒店相比,就便宜很多了。这让我感到很好奇,维也纳的确做到了“五星体验,二星消费”,却不仅没有亏本,反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得发展,那它的成本节省在什么地方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是不是维也纳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呢?但打听了一下发现,其酒店经理或是酒店服务人员的工资水平比如家等要高出百分之一二十左右,这显然不是成本低的关键所在。后来发现,其低成本另有出处。

我住酒店有一个习惯,就是如果酒店有健身房的话,就一定要去使用一下。而维也纳是“五星体验”,想必应该有健身房。于是我就问工作人员健身房在哪儿,回答是没有。这让我很奇怪,“五星体验”怎么能没有健身房呢?我住了几家维也纳酒店,都没有健身房。我后来问一个管理人员,他告诉我这是有意识的安排,故意不建设这些运动设施,因为对中国消费者来说,这些设施可有可无。

这让我想到在欧美许多国家,凡是比较上档次的酒店,大都有健身房,甚至有游泳池,否则就算不上高档酒店,而房间大小倒不是很重要。欧美许多老式酒店,以现在的标准来说,其房间非常小,却往往都有健身房等运动服务设施,因此也是受到西方消费者普遍的欢迎。

这里就体现出中西消费习惯的差异。欧美国家的消费似乎更强调健康的因素,我在美国只要早上打开电视,几乎有一半都是各种健身产品的广告。因此在任何时候到健身房,都能看到挥汗如雨的锻炼场景。健身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一个西方酒店来说,健身房对提升酒店档次和消费者感知水平至关重要,而房间只是用来睡觉的地方,装修高档反倒并不那么重要。相反,中国现在这个阶段的消费文化更强调体面与享受,因此对一个酒店来说,其房间的豪华程度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许多五星级酒店里,健身房中挥汗如雨的往往也是外籍顾客,这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佐证这种消费习惯的差异。

维也纳的商业模式就在于,它的老板非常自觉地抓住了中国消费文化的特点,我觉得可以称作价值观管理,在准确判断中国消费群体价值感知特点的基础上,找准市场定位,将从健身房等运动设施建设中省去的的大量成本用在大堂、房间的装修和服务人员的培训上,做到了所谓“五星体验,二星消费”。

这又让我想到,中国也有许多以经营连锁店形式的健身房为主业的企业,如青鸟健身等,却始终没有一家企业能将规模做大,更不要说上市了,而以经营洗脚、按摩为主业的许多企业要成功的多,如富侨足道等,却能发展地非常成功。健身行业的困境,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对中国企业家们来说,以享乐休闲为主的消费市场仍然是一个“蓝海市场”,而像健身这种以“折磨自己”为乐的消费市场,至少一眼下和在未来可预见的一定时期内,其空间并不大。

当我发现这个现象,在商业上也许会有一种自觉意识,作为经营者或者投资者都可以考虑什么样的生意在中国好赚钱,但想明白了,也有些哭笑不得,这也并不是一件在文化上值得自豪的事情。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