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很贫穷,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胯下之辱”就是韩信少年时代一个有名的故事。一般人可能会认为韩信太胆小、太没用了。其实正好相反,韩信正因为胸怀大志,才能忍受这么大的屈辱。否则,以一个练武之人,一剑就可以刺死眼前这个当众羞辱自己的人。而杀人的后果,却是自己也要被抓去砍头偿命。从这样一个小故事,也透露出韩信日后成为杰出将领的性格。而韩信这种非凡的气度,正是他非凡的志向所造就出来的。

后来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又封为齐王。项王派人去游说他,韩信辞谢说:“我侍奉项王,官不过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言不听,计不用,所以我背楚归汉。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印信,给我几万人马,脱下他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食物让给我吃,言听计用,所以我才能够到今天这个样子。人家对我亲近、信赖,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变心。希望您替我辞谢项王的盛情!”终于辅佐刘邦取得天下。

汉五年正月,刘邦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韩信到了下邳,召见曾经分给他饭吃的那位漂母,赐给她黄金千斤。轮到下乡南昌亭亭长,赐给百钱,说:“您,是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诉将相们说:“这是位壮士。当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汉朝开国名将韩信一生的遭遇,就是孟子这句话的实例。韩信是出身平民的英雄、军事天才。他从小父母双亡,孤苦无依,却勤奋向上。他熟演兵法,胸怀大志,有安邦治国的抱负。韩信一生遭受无数磨难,却是愈挫愈勇、百折不挠,最后终于成就为一代名将。

相传刘邦打下天下之后,害怕韩信造反,所以打算把他杀了,但是,又怕他带的士兵太多,所以问了一下韩信目前带了多少兵?韩信感觉气氛诡异,因此回答:“兵不知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这个回答让刘邦不知所措,连军师张良一下子也算不出韩信到底带了多少土兵,所以韩信逃过了一劫。(其实韩信所带的兵,人数只有23人,刘邦跟张良算不出来以为是千万人,所以刘邦不敢轻举妄动了。)而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有一次,汉高祖刘邦问韩信能统率多少军队?韩信说:“臣多多而善耳(我是越多越好)。”后来“多多益善”乃史家形容韩信治军之术,久而久之就流传著“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歇后语。后世便用来比喻不厌其多,愈多愈好了。

而韩信点兵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猜数游戏。这类题目看起来是很难计算的,可是中国古时却流传著一种算法,它的名称也很多,宋朝周密叫它“鬼谷算”,又名“隔墙算”;杨辉叫它“剪管术”;而比较通行的名称是“韩信点兵”。最初记述这类算法的是一本名叫“孙子算经”的书,流传到西洋以后,外国化称它是“中国剩余定理”。

韩信,大汉王朝开国第一功臣,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平生无一败绩的杰出将领。他精熟兵法韬略,在征战中屡出奇谋,未尝一败,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著名战例和奇妙策略。而他在初出茅庐之际便因谋略倾倒了刘邦的谋士萧何,以至有了“月下追韩信”的历史典故;他在拜将之初便推演勾画出未来天下之局势,定下了如何击溃诸国、一统天下的作战方略,可谓文武全才。楚汉时人推许他为“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后世赞誉其为“战神”和“兵仙”。在北宋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中评价他说,“韩信首建大策”,“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关于韩信的民间传说有很多,这里仅列举几例史书上记载的传世故事:

韩信少年时虽是没落王孙子弟,但自小勤学兵法韬略,胸怀大志,少年时有一次走在街上,有个屠户少年见他落魄,却身形魁伟,腰挎宝剑,便拦街挑衅道:“你果有胆量,就来杀我啊;没胆子杀我的话,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吧。”韩信端详了他片刻,就真的从他的胯下钻过去了。众人皆笑,以为韩信是懦夫。韩信功成后还乡,封给屠户中尉的军职。

韩信率汉军与赵国成安君战,背水列阵,敌帅大笑,倾尽全力与汉军决战,汉兵置诸死地而后生,拼力死战;韩信料定敌营空虚,早安排下轻骑兵突袭赵国大本营,拔下旗帜,换上大汉军旗。赵军准备回营时,发现营旗已换,不知虚实,以为汉军已完全攻占赵营,军心大乱,汉兵前后夹击,大败赵军。

韩信率兵与楚齐联军在淮河附近对阵,敌军势大,韩信令人制作了上万个盛满黄沙的皮囊,连夜堵在淮水上流,自己带兵渡过淮水来袭击敌军。交战之后假装败走,对方大喜,趁著自己兵多将广,全力追击汉军。见敌军将帅渡过淮河,汉军刺破皮囊,黄沙流失,淮水复流,将敌军截为两段,对方主力仓猝之间不能渡河,主帅被汉军杀死,敌兵溃败。

汉王刘邦被楚军围困于固陵,危在旦夕,便请齐王韩信来援救,承诺击退楚军后将大片土地送与韩信。韩信与盟军出兵,重重围困楚军于垓下。因项羽骁勇,韩信便安排大批军士在夜间吟唱起悲凉的楚歌,楚兵思念故土,军心动摇。楚霸王项羽大惊,以为家乡也已被汉军攻占,吟唱悲歌的是归顺汉军的楚地战俘,便无心恋战,率兵突围。因无颜回乡见江东父老,与汉军激战,自刎身死。汉军得胜,很快就统一了天下。

韩信用兵如神,战无不胜。项羽恐惧,知道韩信的选择是决定楚汉两国未来命运的关键,就派说客来齐国游说韩信,具陈刘邦的不可信,欲与韩信修好,三分天下。韩信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不忍背离,遂拒绝项羽。齐国谋士蒯通亦再三劝韩信自立,以免将来功高震主,功成受诛。韩信犹豫,最终不忍背叛刘邦。平定天下后,韩信果然因才遭忌,接连被贬,最终被阴谋家吕后骗入宫内,以谋反罪名被诛杀。

因韩信被扣的是谋反罪名,所以在西汉时作成的《史记》中对他也是颇有贬抑,实在是因为司马迁因李陵投敌案遭受宫刑,若秉笔直书,在当时的环境下,这倾注了作者大量心血的《史记》巨著也很可能被当朝毁去,无法留传于后世。但韩信的精彩故事和惊世奇艺一直在民间被广为传诵,至今不衰。宋朝的《事物纪原》中记载了他曾利用风筝来测距,而在中国民间古老相传,变幻无方的中国象棋便是由韩信发明,或为纪念韩信而创制。棋盘上特有的“河界”是他在实战中经常运用的战略元素,虽然后来历经演变,加上了“炮”子,但当时标注著的“楚河”、“汉界”的时代称谓一直留传到了今天。

关于韩信之死,用当事人的话就是:“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用普通话就是:韩信居人臣之位,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刘邦赏无可赏,所以韩信只有死路一条。

《淮阴侯列传》: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刘邦知道韩信死讯以后情感反映也很能说明问题。且喜且怜之!喜从何来?为何而怜?鸿门宴,项羽想杀刘邦,但不屑杀之。刘邦对功臣也有这样类似的心理。刘邦是想杀韩信,但又因为他的功劳太大太大,不忍杀之,和项羽有点不一样。但既然被杀还是且喜且怜之。是人性最真实的反映。任何潜在敌人的死亡,换了谁都会高兴的。

《淮阴侯列传》: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髃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明明白白地写着,杀韩信的是吕后,而非刘邦。

吕后也是一政治强人,不下于刘邦。吕后窥测到了刘邦的心里,想杀而不忍杀,那就让老娘来吧!吕后杀韩信并不是拍刘邦马屁,相反的是个巨大的政治阴谋。

韩信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1.韩信是大汉王朝第一功臣;2.韩信是汉朝第一个被杀的功臣。

吕后通过杀韩信起到了震慑群臣的效果,树立了自己的威权。吕后杀人道理很简单,为了自己的权力,吕后要杀的不是一个韩信而已,而是所有的功臣。《吕太后本纪》记载: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

大臣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心安了,也就不杀人了,还是为了权力。可以这么说从杀韩信开始,吕后放手大杀了。《吕太后本纪》记载: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魏豹彭越列传》记载: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在不断杀人中树立了自己的威权,杀到后来权势熏天!

《留侯世家》记载: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彝,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政治强人,到最后竟然连易太子也无能为力,可见吕后杀人杀出的威权有多大了。

吕后杀韩信起到三个效果:1.杀猴给鸡看,老娘连韩信这样的大功臣都敢杀,小样就更不在话下了;2.吕后杀韩信的方式让人不寒而栗,她采用了先斩后奏的方式杀了韩信并夷三族;并且刘邦默认了这样的方式。它不啻向大臣们说明了吕后是有先斩后奏的权力的,以后还有谁敢得罪吕后?白天刘邦在上班没有机会下手,等到晚上刘邦睡觉的时候,就快刀斩乱麻给处理了,顺便夷三族。等到第二天生米煮成熟饭了,再奏报。当然,吕后也不可能乱杀人,但做大臣的就都得小心翼翼了。3.吕后杀韩信后不断杀功臣的结果,是白登之围无将可用,只能由陈平通过密谋,祈和。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样的说法是对的。韩信死于吕后之手,而非刘邦。刘邦是想杀韩信,但因其功多不忍杀之。再说韩信已被刘邦软禁,对那样的死老虎已没有杀的必要了。杀了反而会招致千古骂名。吕后窥测到了刘邦的微妙的心里放手一杀,并在杀功臣中树立了自己的威权,强化了吕氏专政。可以说杀韩信是吕后立威的政治需要。作为吕后专权的绊脚石,韩信迟早总是要杀的。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无毒不丈夫,说的大概就是刘邦这一类人。

但还有一句成语,比男人还要毒,叫做:最毒妇人心,说的就只有吕后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