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与奥巴马

习近平向美国展示中国领导人“平易近人”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此次美国访问受到美国各大媒体普遍关注,但评价大多为“走过场戏”,实际价值不大。

平易近人

《洛杉矶时报》称,“习近平此次不仅想展示他将是继胡锦涛之后的一位称职领导人,同时也想向美国人展示他的平易近人。”

文章称习近平“爱开玩笑”,“充满自信”,与“木呆呆的,拒人千里的胡景涛形成鲜明对比。”

报道援引美国副总统拜登的话说:“习近平对他在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上的种种两难局面非常坦率。”拜登形容习近平为“非常非常直截了当,绝对的(跟你)互动应答”,并称习近平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领导人。”

《芝加哥论坛报》标题为“奥巴马迎接习近平,语言友好,立场坚定”。文章说“奥巴马举步谨慎。他既寄望与习近平有良好的开端,同时又要在具有反华情绪的选民面前做出对华强硬的姿态。”

文章说“习近平的公共形象不像胡锦涛那么生硬,但是美国对他的观点所知甚少。”

文章指出,“美国对中国的影响力是有限的,更别提中国还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纽约时报》题为“露锋芒,美国迎接中国下任领导人”的文章说:“习近平受到副总统拜登直率的批评。

拜登称只有在公平的前提下,中美才能够合作。拜登罗列美国对中国的不满包括:盗窃知识产权,践踏人权,拒绝支持联合国制裁叙利亚。”

文章指出“近月来,尤其自奥巴马去年访问亚洲及此后国情咨文中,美国对中国的语调愈来愈强硬,不难看出身处大选年,奥巴马不愿被共和党候选人指责对华态度软弱。”

ABC新闻与《华盛顿邮报》联手进行的民调显示,52%的美国人对中国印象不好,63%的人不认同亚洲崛起是积极的。

经济主题

围绕习近平在华盛顿对600多美国政治经济领域高层人士的午餐会发言,《华盛顿邮报》指出,“习近平仅轻描淡写地谈到双方之间的分歧。而官方的重点集中在加强两国贸易,军事和其它关系上。”

文章说,“习近平的重点,以及在场的美国大公司总裁的关注焦点,都集中在如何加强两个超级经济大国的合作关系上。”

《华盛顿邮报》形容习近平的发言“短小,礼貌,到点”“得到美国商界共鸣”。

文章还援引中美商业委员会主席弗里斯比的话说,“更为重要的是,习近平此行给各行各界的美国人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去了解他,形成对他的第一印象,同时也让习近平亲身接触美国社会的精华。”

《美国广播公司ABC》的一篇文章说:“没人期待习近平此行将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政策变化。” 正相反,“估计中国不会满足美国提出的任何要求”。

文章援引观察人士的话说,“这种局面虽令美国感到很郁闷,但也在意料之中”,同时“也象征着中国更加充满自信。”而习近平本人“也体现了这种自信和变化”,“国际社会从来没有见识到这样的中国领导人。”

文章还透露说:“尽管美国大使馆的一份简报称习近平‘比红色还要红’,但在中国国内,习近平更被视为走中间路线,而非狂热的毛泽东主义者”。

期待改革

《洛杉矶时报》发表社论指出,“习近平此行给美国一个机会去衡量习近平的意图,但真正的工作必需是寻找两国的共同点。”

文章开头便说:“个人造就了历史。如果苏联的最后一位领导人不是戈尔巴乔夫,那这个世界将不是这番模样。”

文章说:“习近平在文化大革命中亲历苦难,他的父亲支持经济改革,他有姐妹在加拿大,有兄弟在香港,他女儿在哈佛念书。种种事实显示,这是一个能够推动政治改革,一个有能力更全面了解西方的领导人。”

与此同时,各大媒体也都报道了在习近平访美期间,数百名人士在华盛顿抗议中国的西藏政策。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