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军:问问重庆那些事儿,别忙着争辩

作者:牛军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2-3-22

本站发布时间:2012-3-22 9:33:47

阅读量:188次

    从王立军跑到美国领事馆到薄熙来同志不做重庆书记了,关于重庆那些事儿的议论就不断,坊间有拍手称快的,也有愤愤不平的;有对高层权力斗争的演绎,也有书生议论式的扼腕叹息。基于历史专业本能,感到还有太多问题因信息不足而大惑不解。

  1,  重庆这些年的事儿算是个“模式”吗?如果算,王立军的事儿(你死我活的斗争模式)要不要包括进去?

  2,  “重庆模式”真的是独立学者独立思考的学术见解吗?前后有没有重庆公权力的支持甚至指导?如果有的话,还有进行学理讨论的价值吗?或者说学理讨论的角度是不是应该改为重庆公权者为什么支持提倡这个概念?

  3,  重庆这些年轰轰烈烈干的目的真的是为了“探索解决中国转型期面临的问题”吗?这属于分析当事人的动机,依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做出经的起检验的判断吗?

  4,  是像有的人所说的那样,这些年重庆的做法推动了中国政治向左转?还是这些年的极左回潮催生了重庆的“模式”?

  5,  批评文革流毒和封建思想是为解决重庆的问题争取认同,还是为进一步改革找到方向和创造条件?答案是一目了然的吗?

  6,  重庆的事情对中美关系到底有过什么影响?以后还会有什么影响?

  还有很多问题不一一列举。其实不论从左边还是右边看,都要面对一个事实:“重庆模式”的确让很多人想起了文革。这就够了,与一些人们有没有幸福感无关。过来人都记得,文革时期多数人是感到幸福的,至少开始5、6年是这样,后来变得迷迷愣愣的,直到毛泽东去世。想想去年有的地方连宗教界都要“唱红”,这真算是极品了。“耗尽民膏是此声”,还不该踩踩刹车呀。这是对重庆问题的处理很多人能接受的主要原因,不关乎对个人的好恶。王立军事件是极左酿出的苦酒,很像林彪事件的翻版。如是,现在反左也不会长久,很快就会反右了。这是“模式”决定的,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向左转安身立命,向右转转危为安”,左右逢源是“大战略”。站在两端的人们都不用那么投入或者那么担心。于个人命运看看红楼梦,知所进退就好。当然,想做官的有时间读读曾国藩,知所敬畏更好。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