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深水行与冰山破

作者:秦子忠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2-3-29

本站发布时间:2012-3-29 10:57:54

阅读量:157次

  引言:薄的淡出,我以为是中国深水区改革的一个跨步,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破冰之口。这个成就,我以为是中国社会民主力量的又一胜利,当然其间也得益于政府内部阳光元素的自我抗争。中国改革的航船,进入深水区,遭遇冰山以及破冰时所表现出来的船身震荡都是不可避免的。中国之社会精神应当高度谨慎,更需高瞻远署,唤醒船员心智,引领船员民主意识之走向,以求为中国之航船安全度过震荡期。而在当前世界局势动荡以及国内18大换届临近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的稳定依然是大局中的大局。在这个紧要的关头,面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路径,我需要重申我的改良主义:社会精神的民主增量与政府阳光元素的自我增量。中国政治密室的窗户经由薄的淡出已经被掀开一角,而最终密室能否门户大开,不再单靠有限的烛光,而是同时依靠无限的阳光,在于社会精神的力量能够趁着这丝希望之微光继续挺进,从而促成政府阳光元素与社会民主精神之里应外合。

  张鸣教授在《重庆事件的成因和走向》一文中对重庆模式的先天性缺陷的分析,是很有见地的。重庆模式,在经济上的“寅吃卯粮”和政治上的“敌人为纲”,命定是不可持续的。重庆模式的出场,从一定意义,是薄在“密室政治”失势后试图通过毛主义式的回归以求借民意东山再起的产物。因此,重庆模式的出场及其唱红打黑的主题,只不过是金字塔顶端权力之争的派生物。清楚这一点,那么理解重庆模式先天不足的缺陷也就不难了。我以为薄本人,是比任何人都能清楚重庆模式的不可持续性的,而这点却在他强势推行、高调行事的参照下,反而让他的心机昭然若揭。

  从某种程度上,我倾向于认可重庆模式的伦理立场:推行普遍民生与共同富裕。所不幸的是我所认可的却是重庆当局用以谋求其政治生命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由于没有看到这一点,以至于宋鲁郑先生在《重庆风云考验中国政治模式》一文,依然声称“薄熙来及其创立的重庆模式对中共有双重积极意义。一是在弱势群体重建道德高地。二是展现中共体制的生命力。”重庆模式的意志不是为顺应中国社会历史趋势而生,因此,民主和法治自然会在它的视野之外或者是次优的考虑指标。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短时期内获得广泛的社会人气与认同。因而它的“山水之意”也就不可能是普遍民生和共同富裕了。在这样的政治旨趣之下,唱红打黑的运动,生成的不是普遍民生与共同富裕的社会希望,而是权力的集中化以及法制的畸形化。正如孙兴杰在《“重庆模式”的幻灭》一文所描述的:“打黑过程中出现的僭越司法程序的事件屡见不鲜,政治决定压倒司法程序使得打黑行动被有些人讽刺为“黑打”。而唱红行动,则被认为是复辟文革”。

  当然普遍民生与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实现的目标,但是实现它的方式,一定要回到建国初期的老路吗?我表示质疑。一个感官而直接的判断是,中国的现实景象与朝鲜的当前局势对比后的答案直接生成。对此,中央高层是有清醒认识的:“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所幸的是,薄的个人权威出不了重庆。反观广东模式,虽然也不尽人意,但是至少让人看到希望之所在。虽然广东频发各种各样的事件,但是这些事件的频频爆发,倒不令人惶恐不安,反而是令人安然。假使广东当局也与其他地区当局一样维稳至上,追求“掩”、”压”与”堵”,那么诸如王立军事件或许在广东也将不可避免。因为公权力对外膨胀的同时,它必然也对内膨胀。这是权力集中化的自我发展逻辑。所幸的是,我们更多听见的是“乌坎”、“小悦悦”这类事件的频频曝光。这类事件的频频呈现于世人的视野,一定程度上是民主力量的发展与阳光行政的改革相互磨合的结果。为此,我赞同这样的一种观点,不是社会事件发生的多了,而是地方当局敢于甚至自觉接受民众的民主监督了。

  然而,薄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借不到民意之风,反被刮走。但是中国许多学人以为薄的出局,使得中国政治高层左右势力的失衡。我以为持有这一观念者,其思维逻辑是囿于中国政治体制之过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僵局,是权力派系之争对峙的现象。因而中国政治改革的前进,需要破局,而破局无非就是旧的平衡被打破,生成更高质量的平衡。因而中国当前的破局,必然是某一方力量胜出的结果。因此重庆事件之后,中国社会关注的问题应该是将这一胜出的力量置于中国社会发展的这么个坐标系中加以定性分析与历史考量。

  薄的出局,原因诸多。但是从薄的淡出这一视角,我以为是中国深水区改革的一个跨步,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破冰之口。这个成就,我以为是中国社会民主力量的又一胜利,当然其间也得益于政府内部阳光元素的自我抗争、对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精神的坚守。中国政治体制民主化趋势的希望,恰恰是中国政治高层左、中、右派系势力的失衡,代之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平衡乃至更高的平衡。

  中国改革的航船,进入深水区,遭遇冰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当前的破冰所表现出来的船身震荡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中国之社会精神应当高度谨慎,更需高瞻远署,唤醒船员心智,领导船员民主意识之走向,以求为中国之航船安全度过震荡期。在当前世界局势动荡以及国内18大换届的临近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的稳定依然是大局中的大局。

  中国的政治改革方式虽然被众人所诟病,但是渐进的改革方式依然具有它的生存空间。一个社会形态即便发现了它的客观规律,也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在前人创造的物质基础上的一种现实生成。我期待全国乃至全世界所有国家普选制度的来临,但是我明确反对以大规模的流血革命作为代价,尤其是中国政府中的阳光元素还具有自我抗争意志和力量的前提下。中国社会要想企图诸如茉莉花革命来解决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我以为一是不现实,二是不需要的。这种突然之间的“颜色”转变,是福是祸,还待需历史的证明。我总以为一个民族民主的质量,正如一个人的成长一样,是需要摸爬滚打的历练和打磨来加以保证。

  但是,以封杀论坛言论、遏制微博发展、限制名人话语权等方式谋求局势的稳定,我以为是缘木求鱼的。民主的历史趋势,任何人为的阻碍都将被历史所摧毁和唾弃。然而作为民主之特征的言论自由权利,在中国却依然屡遭侵犯。在民主的本意里,赋予了每一个公民都有对社会热点发表自己看法以及言说的自由权利,而至于他(她)言论的对与错,不能作为限制其言论自由权是否获得的合理理由。对的言说与错的言说,在言论自由权的内涵里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确证一个公民拥有言论自由权的现实形式。

  因此,在这个紧要的关头,面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路径,我需要重申我的改良主义,依然是社会精神的民主增量与政府阳光元素的自我增量。中国的民主,至少能够确保我的这一种声音,毕竟它是构成13亿种民主声音的中一种。

  薄的出局,是中国政治体制开启实质改革的一个信号。然而这信号,只不过是中国政府下决心破冰之伊始,而最终决定航船是否能够顺利穿越整座冰山,还需社会精神的广泛参与、集结与监督来保驾护航。中国政治密室的窗户已经被掀开一角,而最终决定密室能否门户大开,不再单靠有限的烛光,而是同时依靠无限的阳光,在于社会精神的力量能够趁着这丝希望之微光继续挺进,从而促成阳光元素与社会民主精神之里应外合……而在这个挺进的过程中,还望诸位留意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只有民众将这句话内化为自己的民主生活方式,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脊梁才能挺直起来。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