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21日 12:55:10

广电总局近来的一系列动作把人们的思绪拉回了201110月的一个下午。纽约Zuccotti公园内,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家齐泽克面对“占领华尔街”的人群做了一番演讲,演讲中有这样的句子倏然一亮:“在20114月中旬,中国政府禁止了电视、电影当中的穿越剧故事。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征兆。那里的人民依旧在沉浸于幻想,因此你不得不禁止这种幻想,让他们面对现实。”

 

说出这番理想主义宣言的齐泽克,恐怕不太了解广电总局这番禁令的真实目的和接下来的一系列举动。从今年元旦起,广电总局取消电视剧中间插播广告的规定正式实施,从中央电视台到各个省级电视台,在元旦前进行了广告和节目调整,从元旦开始播放的每集电视剧中,不再看到广告。不久,广电总局又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境外影视剧引进和播出管理工作,境外影视剧不得在黄金时段播出。各电视频道每天播出的境外影视剧,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影视剧总播出时间的百分之二十五。

 

如果按照齐泽克的标准,在这样的政策之下不仅“幻想”是遭到禁止的,而且连现实也被活生生地“禁止”了。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近日说,他们下一步将解决电视台每集电视剧前后或者两集电视剧之间广告时间偏长的问题。

 

“限娱令”等一系列规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有一个事实或许可以解释。在“中国电视剧上海排行榜颁奖礼暨2012电视剧制播年会”上,2011年度的“国产电视剧品质奖”是空缺。主办方解释今年品质奖空缺是因为去年国产剧没有一部算得上是有品质的。实际上,作为“电视大国”的中国电视剧年产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2010年获得发行许可的国产电视剧数量达14000集,2011年再创新高猛增到17000集。许多制片人忧心忡忡地表示现在国产电视剧题材已经枯竭,导致剧集收视率很高,但品质很差。

 

我们似乎可以从中推导出广电局出台这一系列规定的逻辑:国产电视剧品质差,因此需要对题材作出限制;外来对手的竞争过于激烈,因此需要对影视进口作出限制;广告太多,过于市场化,因此需要市场作出限制。电视剧就这样生生弄成了“限制剧”。电视剧产业,无论出现什么问题,始终都是市场的问题,而不应该是“政治正确”的问题。某类题材的泛滥,最大的原因是这种题材有市场前景,并不在于题材本身“低俗”与否。而如今影视市场被政府部门“横拦一刀”,唯一的结果就是造成了电视剧产业寻租空间的上升,造成电视剧产业各环节利润更薄,甚至是愈加向“计划经济”倒退。这对于电视剧品质的提升,毫无助益。

 

具体点说,当年《潜伏》红透大江南北时,出现了各个影视公司谍战剧的“跟风”。以市场行为而论,这十分正常,但是,当过多的“谍战剧”充斥屏幕时,消费者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则就会生效,观众会逐渐厌烦“谍战剧”这个题材,不再为其买单,而电视剧的市场前景此时又会转移到另外的新颖题材上来。这完全符合主流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

 

推动经济向前进入下一个景气循环的动力在于“生产技术的创新”,同理,电视剧产业的商业循环动力在于“原创性的剧本”以及更新式的影视理念。据说,国内一个好的剧本已经卖到了200万元的天价。但电视台过分追求收视率,加上现在上头越管,下面观众的“审丑”情绪就越重,翻拍剧或者跟风剧越骂观众越要看。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观众骂声多收视率反而高,电视台广告就会多,卖的只是个吆喝。要解决题材枯竭问题,无疑需要打磨剧本自身的原创性。

 

报纸上有省级卫视的新闻工作人员发牢骚说,之所以目前所有的卫视都将突破口放到了娱乐上是有原因的:“为什么娱乐是突破口,因为少限制,一方面要新闻立台,一方面诸多限制,怎么立?”电视台成为市场主体,应该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准入和竞争环境。但是广电总局未来恐怕不会将“市场化”纳入其工作的考虑范围。这可以从如下的新闻找到佐证:最近广电总局负责管理电视剧的李京盛司长表示,广电局对古装穿越剧是在进行宏观调控,但只要符合主流价值观,不要胡编乱造,总局还是欢迎穿越剧的。

 

李司长这番话,本身就是一部穿越剧。还是身仕两朝的老演员赵丹当年说得好,“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我们的希望早就破灭六十多年了,今天唯一剩下的希望是,请你别管这么多。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