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最近,關於上海樓市政策的消息不斷:先是有媒體報道稱,上海將放鬆在滬居住滿3年之外來人口的買房限制,然後是官方出來闢謠,稱限購政策從未改變;接?又有人出來重新解讀婚房購買政策,稱此為需要保護的剛性需求,而非投資需求;可不久之後松江區就表示,若適婚男女已與父母共同擁有房產,則仍在限購之列,除非先登記結婚,否則無權購房。

這些政策的變動還沒有說完,媒體再度爆料:滬上不少中介機構,可幫忙辦理各種手續,讓限購者滿足購房的資格,且這類生意半年多來「從未失手」。

賣地收入推動地方基建醫保

這些新聞幾乎每天都在更新,讓人看得雲裏霧裏,若不記得歷史政策,恐怕根本看不懂到底哪些行為是允許的,哪些是被禁止的;哪些政策是舊的,哪些是新的。

本輪轟轟烈烈的樓市大調控始於大約一年半之前,各個地方政府響應中央號召,無論是情願的,還是不情願的,都提出了限制購房的政策,希望透過「不買房」,來實現房價「不漲」或「慢漲」。

回顧近年內地樓市的風風雨雨,再看看上海的樓價,實在令人唏噓不已。政策變動的頻率,大約僅好過「朝令夕改」,從未走出「一亂就抓、一抓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亂」的怪圈。正是由於這種「先天畸形」,限購政策執行時間愈來愈長,矛盾也愈發突出。從地方政府角度看,由於賣地收入佔地方財政比重很高,如果少了這筆錢,什?為簬堙B保障房、醫療改革等等都無法推進。這解釋了為什?泵鼠e多個地方政府出台「擦邊球」政策,試探中央政府的底線。而上海市政府似乎也有些動搖的意思,光明正大地放鬆恐怕也只是時間問題。

從百姓角度看,限購政策也壓制了部分改善型需求,想「換大屋」的一批人無端地被剝奪了買房權。這就解釋了為什?洶W述消息一出,好多市民都到相關執行部門求證,而在「吹風」之後到底何時「下雨」,只能拭目以待了。

高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