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23日 15:24:03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办公室政治
 
   有人的地方就有办公室政治。
   无论你是居庙堂之高,或是处江湖之远;也无论你是巨无霸企业,或是三五人的微小企业,凡有人聚集之处,都逃不过办公室政治的漩涡。
   办公室政治,既有惨烈如兄弟相残,父子反目的,也有寡水如耳语流行,圈子迭现的。
   无论哪一种形式,最终的结果,都是组织为此付出代价。内耗之后,组织或分崩离析,或停滞不前,或代价巨大。
   身处办公室政治中心的组织成员,最终也是一无所获。
   虽说良好的制度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办公室政治的发酵,但制度并不是万能的。
   人性的弱点,性别的不同,资源的限制,文化的差别,性格的迥异,以及利益分配过程的不平衡,都会引发办公室政治。
   举凡政治史企业史,殷鉴累累。
   我自89年参加工作以来,从教师到公务员,从研究者到媒体实践者,从中枢到边缘,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北方到南方,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也领教过了各式各样的办公室政治,对办公室政治于组织目标的伤害,于组织成员的伤害,有切身的体会。这也让我对办公室政治一直抱有警惕。
   我目前服务的中国周刊杂志社,是一个很小的媒体单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样一个单位,也不可能对办公室政治免疫。
   过去的媒体工作经历告诉我,办公室政治实为媒体单位的大敌。
   媒体传播的是价值观,如果办公室政治严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可能会产生两个严重后果。一是在传播中,可能会导致所在的媒体的价值观紊乱,二是当下中国媒体的环境比较复杂,人治特征明显,办公室政治导致的内耗,很有可能被被其他力量所乘,而让媒体陷入困境。中国那些著名媒体单位的前车之鉴不远。
   所以,当我们着手组建中国周刊核心团队时,对防止办公室政治干扰尤为重视。
   中国周刊虽是个小单位,却也信奉科层制的理念,推行的是具体而微的科层制。
   在业务制度上,以业务目标和专业要求,确立岗位权威等级和分工。同时,拒斥扁平化管理,尤其反对高层越级安排干涉下属工作,反对下属越级向上反映问题,除非认为他的上级未能及时作出公正处理。
   强调科层制的理念,除了确保媒体发展的专业化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要防止耳语文化、“特务政治”对于媒体目标的干扰。
   传统单位的领导,为了实现统驭,常常在组织中越过制度规定,越级向下了解情况,往好了说,这是亲民,而这种做法最大的坏处,却也可能引发“特务政治”“密探政治”,最终导致团队内部矛盾迭出,离心离德,组织目标成为泡影。
   因此,除了制度上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大同小异之外,我们在核心团队建设上,却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形成了中国周刊独特的企业文化,更是中国周刊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媒体组织是个创意机构,传播价值观以内容为王,它的成长,仰赖于内容生产者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同前提下的自由思考,以及毫不犹豫地贯彻执行。
   一本没有几年历史的杂志,一个全新的团队,如何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从创刊起,中国周刊的内容生产核心团队,就明白在一条船上同舟共济的重要性。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但在内容制作和品牌传播中,都要统一服从于杂志的目标和利益。
   一个最简单别人却很难做到的是,中国周刊从总编到副总编、总编助理,从创刊至今近三年,从四个人到五个人,全部挤在一个屋子里办公,天天在一起讨论杂志的内容、市场,为的是磨合,为的是更好地统一对杂志的价值判断和组织目标的理解。
   这种基于业务平台的讨论,有时极其激烈,但因为大家对目标的认同,也有科层制式的制度基础,所以,最终都能很好地控制节奏和边界。
   结果是,这本杂志的内容越来越好,内部团结,也无空子让其他力量所钻,给杂志带来伤害。而核心团队内部的每个人,在这种激烈的讨论中,也互相影响,每个人的业务水平也有了新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大家对组织所传播的价值观的认同,并影响自己的行为。
   正是这种办公室文化,才支持中国周刊渡过了我在职业生涯中遭遇到的最不可思议的困境,并逐渐赢得读者、同行和广告主的尊敬。

上一篇: 大学何以不朽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 评论数(0)

0

本博文相关点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