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男:台湾民主深化对大陆当局的挑战

(2012-03-02)

早报导读

王伟男

  四年一度的台湾总统选举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但它带给中国大陆公众乃至全球华人的感官冲击至今仍余波荡漾。这次选举过程应该算是台湾历次重大选举中最平和、最干净的一次,而选举结果出来后双方阵营的态度和举止也令人耳目一新。有不少观察家认为,这是台湾政治发展史上最接近“君子之争”的一次选举,许多长期关注台湾政治进程的大陆民众更是感慨万千。

  两岸无论学界还是媒体,都有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台湾的民主政治正在走向成熟,未来还将继续深化。当然,没人能保证未来不会出现新的波折甚至冲突,但随着台湾选民变得更加理性,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其民主政治走向成熟与深化的大方向恐怕难以逆转。若真如此,未来大陆当局将不得不面临由此带来的若干挑战。

  首先是来自大陆民众和社会舆论的挑战。大陆民众会下意识地把大陆的民主实践与台湾进行比较。不必讳言,两岸的民主进程在历史背景、现实基础、理论依据、实现路径、发展方向、具体成效等层面都千差万别。但普通民众更多地关注实际成效,更多地看重切身感受。如果他们认为台湾的民主实践更有吸引力,就会反过来对大陆的民主实践产生怀疑,进而可能对大陆当局产生某种程度的不满情绪。

  这种不满情绪很容易与其他原因(如官场腐败、生态破坏、社会道德滑坡、各种负面事件)导致的不满情绪相互交织。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大陆民众可能会对那些拒绝统一的台湾民众产生某种程度的同情。若如此,大陆民众在面对分裂势力时的同仇敌忾情绪可能会缓慢消解,而和平主义情绪也会逐步蔓延。在这种情况下,大陆当局在进行对台重大战略决策时的选择空间将会受到压缩。

民主鸿沟加深两岸隔阂

  其次是来自台湾民众和社会舆论的挑战。台湾民主深化无疑将带给台湾民众极大的自豪感,尤其是与对岸相对缓慢的民主进程相比时。这种情绪也会导致台湾民众在心理上看不起大陆的政治体制,甚至看不起大陆的普通民众,产生所谓“愈懂大陆,愈爱台湾”的现象。我们也看到,最近时期大陆与香港两地民众之间因诸多问题而产生冲突,显然不利于构建和谐的陆港关系。未来随着两岸人员往来与接触的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两岸民众之间因生活习惯、文明素质、价值取向、政治理念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误解和摩擦也会增多,即使出现更多类似于上述陆港风波的事件,也不应令人感到惊讶。笔者担心的是,如果未来这种情况得不到有效缓解和控制,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的负面观感会越积越深,台湾支持统一的民意基础会越来越薄弱,拒统势力(包括现状派和台独派)则会越来越壮大。

  第三是来自台湾精英和台湾当局的挑战。经过几十年的民主实践和政党政治的历练,目前台湾各主要政党和政治人物都很擅长“挟民意以自重”的戏码。我们看到,马英九在去年的竞选过程中刚刚提出“和平协议”议题,就遭到反对党的猛烈抨击,并引发台湾社会的普遍疑虑,最后不得不以“民意支持说”缓颊。随着台湾民主政治在机制上的进一步成熟与深化,各主要政党和政治人物将更多地成为民意的“尾巴”。如果有相当多的民众对大陆抱持一种基本负面的观感,这种情绪必将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民主政治运作,传导到主要政党和政治人物的施政行为上。事实上,台湾多数政治人物往往以先进的西方式民主政体自居,把大陆的政治体制贬斥为落后的专制政体。即使某些反对分裂的政治团体和人物,也把大陆的民主化作为两岸终极统一的先决条件。事实上,海峡两岸的民意态势,未来都有可能被台湾精英和台湾当局当作与大陆博弈的筹码。

  第四是来自国际社会和国际舆论的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历来对中国大陆的政治制度持有非议。它们要求中国采行西式民主模式的努力从来都没有松懈过。在台湾的民主实践取得每一个进步后,西方国家都会极力营造国际舆论,大肆赞扬台湾,冠以“东亚民主橱窗”、民主实践“优等生”。西方国家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通过赞扬台湾的民主实践和成就,为台湾当局提供某种程度的国际合法性,帮它争取国际社会和西方民众的同情与支持;二是通过赞扬台湾的民主实践,来反衬中国大陆政治体制的落后,变相削弱中国大陆以两岸统一为终极目标的对台战略道义基础;三是以台湾的民主实践为依据,直接对大陆施压,要求它也像台湾那样进行西式民主改革。

  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两岸政治差异为借口,持续介入台湾问题,持续成为两岸最终走向统一的外部障碍。大陆当局无法长期对上述挑战视而不见,而必须有所因应。一方面,大陆当局需要在以人民民主为指向的政治体制改革上有新的突破,停滞倒退只能是死路一条。另一方面,大陆当局需要花大力气说服两岸民众,大陆国情确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揠苗助长也会造成难以承受的恶果。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