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銷海西 張榮豐:我須正視外部成本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福建省長蘇樹林來台推銷平潭實驗區,引起各界討論。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所長張榮豐昨受訪表示,兩岸經貿交流往來,除了經濟面之外,必須正視「外部性」問題;他強調,中國對台灣的政治企圖,不會改變,海西特區不會只著眼經濟交流,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戰略目標,並積極尋求朝野共識。

不會只有經濟交流

中經院昨天舉行中國海西區(平潭綜合實驗區)研討會,與會學者指出,平潭先天環境不佳,難以吸引台商前往投資;至於海西特區是走「引資招商」老路、缺乏新意,若能朝向ECFA+(比ECFA更多優惠),像是海西特區的金融業大幅放寬參股等,才會有發展優勢。

難以吸引台商投資

曾任國安會副秘書長的張榮豐在會後受訪時表示,當台灣正積極討論海西議題時,也透露我們是缺乏戰略目標與思考規劃,所以,每次中國丟一個議題,我們就忙著接招、起舞。

「經濟議題也有外部性,海西特區問題不能只從經濟層面思考!」張榮豐說,有些經濟學者認為,經濟行為應該單獨來看,不要把政治問題放入,但上述說法並不正確,因為經濟行為含有外部成本,就像廠商只關心經濟發展,但政府必須處理經濟發展產生的污染問題。

應積極尋求朝野共識

「外部性」是經濟學上的名詞,又稱為「外部成本」,通常指某項行為,產生其他影響或增加成本效益。

張榮豐指出,兩岸經貿往來同樣有外部性,也就是中國對台灣的非經濟面影響,例如:今年一月總統選舉,許多國內企業家出來力挺「九二共識」即是。

他再以香港為例,當年中國與香港簽了CEPA之後,隨即大舉推動「泛珠江三角洲」,目的就是把香港吸納進去;現在台灣與中國也簽了ECFA,對岸也積極推動海西特區,從中國各項規劃來看,顯然不只是經濟交流而已。

張榮豐認為,我們必須要有全面的戰略方向,並凝聚更多的共識,但目前來看,「執政黨是花比較多的時間在北京,而較少與國內的在野黨溝通」。他說,一國兩區是最明顯例子,為何不在國內先與在野黨溝通或討論,而突然跑到對岸去說「一國兩區」?

張榮豐說,執政黨既然可以質問蔡英文認不認同中華民國,為何就不會問北京,接不接受中華民國呢?中華民國怎麼會變成「對內使用」呢?他強調,台灣內部應該多一點溝通,並且透過民主機制,在兩岸經貿交流換取最大利益。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