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02日 19:10:08

      北京市高级法院立案大厅东墙是一面透明玻璃墙,上面里里外外双面挂满了几十面当事人赠送的锦旗,蔚为壮观。这种文化现象在很多公权机关和公共机构(简称“二公”),例如法院、公安机关、医院、学校和基层政府部门等,都较为常见,并且还有一种越是基层越是浓厚的趋势。

      锦旗文化渊源难以考究,在中国古代,老百姓因为医生给治好了重大疾病,出于救命感恩的心情,给医生送上锦旗、镜匾、感谢信等,逐渐这种锦旗文化延伸到衙门,形成“青天”情结……锦旗文化从封建社会走来,一路延长到今天。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百姓因为司法机关办了公正案件,公安机关尽了除暴职责,政府机关做了惠民善事,医疗和教育机构给了良好服务,就向他们赠送锦旗,表达一种感谢敬意。而不少公权和公共机构也很看重这些锦旗,将其视为政绩突出和群众认可的表现,将其列为评优评先的标准。可以说中国的锦旗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几乎绝无仅有,这是中国的一个特色。

      这种锦旗情结本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文明之国、礼仪之邦的表现,我们似乎不应一概说它不好,但是我们也应该和必须看到锦旗文化浸透了封建社会文化的色彩。在现代民主国家的民众眼里,锦旗只不过是件艺术品和纪念品,用于私人之间主体平等的礼品赠送交换。然而在思想意识形态的默认和宣传中,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锦旗文化的内涵发生了嬗变,外延产生了泛滥。“二公”收受锦旗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行为,而且有日益大拼比的趋势,谁收受的锦旗多,就表明谁的成绩大、谁的功劳高,锦旗几乎成了“二公”秀亲民的标签和秀政绩的道具。随之而来,网络上也铺天盖地出现了“锦旗用语大全词库”之类的专业网站,下设“政府、法院、公安、医院、学校”等锦旗用语分词库,“只要有需求,就一定有市场”的哲理在锦旗文化市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二公”为民众做了好事就可以坦然接受和展览锦旗,并且认为锦旗越多越好的话,那么索要锦旗行为就会渐入常态,另类“政治受贿”侵蚀国家机体、毒害社会的后果就会为期不远。展览炫耀锦旗与现代政治文明格格不入,它会让人想到庸俗、贪婪。这种锦旗赠收主体严重不对称的行为,对民众来说是一种自我奴役化的行为,对“二公”来说,是一种“主人”意识膨胀化的表现,颠倒了民众与“二公”的主仆关系。可以说,民众对“二公”的满意度,不在于锦旗有多少,而在于投诉有多少。锦旗不是装饰品和化妆品,纵有锦旗千万面,不如投诉少少见。道理很简单,吹捧的话即便达到肉麻,就算全是假话也不伤人,也会免责,但批评的话则不然了,如果不是真话,谁敢找麻烦!

      现代政治文明的理念应该是这样:民众不应把它当作一种对“二公”报答恩惠的方式,而“二公”也要看淡一些这种民意民愿。

上一篇: 我劝方、韩鸣金收兵 下一篇: 勿作族群间的麻烦制造者——评孔…

阅读数() 评论数(0)

0

本博文相关点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