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1月31日 18:10:03

      读过韩寒的三篇文章。提出几下几点看法。

      第一,文章有很大的社会功能。革命、民主,自由,眼下都是管理者高度敏感和警惕的字眼,韩寒能在禁区中跳舞,身手了得。且三篇都是严肃讨论时政的文章。于深闭固拒中开了一扇窗口乃韩三文之功能。仅新浪博客上,这三篇文章的点击就超过4百万次。加上转载和围绕三文的讨论,应该有上千万的人因为这三篇文章而直面这些严肃的问题。这要得益于韩寒文字的巧妙,人气的火爆,当然还因为其立论对管理者大约还中听。

      第二,笔者一向反对质疑作者的动机。原因是瞎猜无益,那不是你搞得清楚的东西。能搞明白的东西你说不定还没搞明白呢,为什么要涉足搞不明白的东西。你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争论好了,论坛上见高低。说不过人家就扯动机,没用,且丢人。按照我的逻辑,是完全不谈动机的。这里背离动机说两句。结合三文中的某些字句和时下管理者的肚量,我不相信后者能雇用和收编这样的异类。举例如下:“在社会构成越复杂的国家,尤其是东方国家,革命的最终收获者一定是心狠手辣者。……中国式的领袖,绝对不会是你现在坐在电脑前能想象的那些温厚仁慈者。这样的一个领袖,八成独断专横自私狂妄狠毒又有煽动力,是的,听着有点耳熟。但中国人就吃这一套,也只有这一套才能往上爬,这个社会习惯了恶人当道,好人挨刀。……民众的素质,执政者的忍让,文人的领袖,这三者的共力才能形成天鹅绒革命,我认为这三者在中国全部不存在。……如果你们坚持说,中国的文化是没有管制的,那就太不诚恳了。”如果你说管理者能启用这样的人帮忙,其对中国社会的利好就将大大折中一个书生不能恭维的人品了。反正那超过我的想象力。

      第三,韩寒文章的基本观点其实很有代表性。换句话说,它属于时下民间看待革命与改革的两大立场之一,而不是一定投合官方。其一是认为改革没有希望了,必须革命。其二是革命带不来福音,出路只有改革。以下是韩寒三篇文章中的三段话:“但如果你问我中国需要更有力的改革么,我说一定是的。……现今中国是世界上最不可能有革命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急需要改革的国家。……愿执政党阔步向前,可以名垂在不光由你们自己编写的历史上。”由此我们看到他热切地期盼着改革。我认同韩寒不看好革命的观点。自然这不是什么新见解。索尔仁尼琴早就说过:我是革命之子,我亲眼看到一场革命的悲惨后果,我怎么敢期待另一场革命。但是我以为,期待改革是过分乐观,一厢情愿,近乎盲目。也就是说,我认为我们社会流行的两大看法都是很成问题的,都是狭隘的因果关系,如此简单干净的逻辑在社会中怕是不多见,特别是如此复杂吊诡的中国社会中。也就是说,我是绝对不敢相信革命的后果的,同时我也不相信还有改革,它早就死了。早已结束的改革依旧是今天中国社会中无数善良之辈内心的期盼。智者们必须下大力气让大家清醒地认识到,这个梦不可以再做了。下面是我2008年在一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会议上的发言片段,重点即在清扫这一误区。

      “我认为自上而下的改革不是一件常有的事,是稀罕的东西。因为上层的改革愿望和动力不是时时存在,只在稀少的时刻存在。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一点。统治阶层中的多数人有改革的愿望,我认为在30年当中只有1978年时出现了这种状况。甚至再往前推,我认为60年来,即从1949年到今天,我只见到一次——统治阶层中的大部分人有改革愿望,我只在1978年看到了,只此一回。所以我要说,改革是稀罕的东西,大家不要以为改革是稀松平常的东西,呼之即来,没这个事。1978年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不改革就亡党,这是我们领导阶层充分意识到的事情。亡党亡国常常放在一起说,但是我不认为会有亡国的事情。20世纪六七十年代,殖民时代划上句号了,不再可能有亡国灭种的事情。面临的就是亡党的事情,因为执政党把国家搞的那么糟糕,那么多人吃不上饭了。如果亡党怎么样呢?统治阶层将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当然不愿意发生这种事情,所以有了改革。那么,他们一定享有一个共识了,为什么有共识,哪里来的?毛泽东造就的。毛泽东自1956年开始一意孤行,背离了他的全体同僚。讲权术,三百年无出其右,同僚们要么跟他走,要么下台或者一边凉快去,他可以驱赶所有不赞同他的主张的同僚跟着他走。除了马屁精和野心家,没有人从内心支持他的主张。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甚至林彪,没有一个认同他的治国方针。越来越多的新近披露的史料证明,副统帅是不支持文化革命的。……在毛泽东离世前,他已经将党内95%以上的人造就成他自己的潜在的反对派。他走了,元老们就开始共商一件大事,告别毛泽东的路线。在历史上我找不到第二个大独裁者死后,下属们空前团结,要背离他的路线和政策,我找不到。斯大林也没到这个份上,只有毛泽东做到了。这是非常稀有的局面,他走后元老们同心协力,同心同德:掉头。他们在改革上是什么认识呢?不是什么高深的认识。我认为他们的改革就是要回到1956年,甚至更早。包产到户,明清就是这么干的,秦汉就是这么干的,城市搞民营经济,以前就有,只是规模不同而已。这不是大的革新,是什么?是保守主义,是回头有路可寻的,前人就是这么走的,只是毛泽东的乌托邦在跟常识决裂。总而言之,我觉得他们有共同的动力,有共同的认识,回到1956年,不是革新,是复旧。拥有如此多的共同的东西,以后的改革过程中,还屡屡发生分歧,‘秘书长’要不断换马。现在这样的稀有的时刻过去了,统治阶层再不会享有这么多认同了,我们有什么理由期盼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桩可持续的事情能?”(载于“不是三十年……是半开放”,见我的博客,或《半开放社会》)

      不相信革命,也不相信改革(改革必然是自上而下的),显然我要比上述的两种立场更悲观。好在我也不是毫无期待,我寄托希望的就是维权。我说过不止一次:维权将为中国的法律注入生命,维权将改写中国的历史。不要讲什么大道理,从每个人的实际利益出发,它不可以被剥夺。不要空谈报效国家、社会,从帮助你周围的人做起,他们的权利受到了威胁。你出一点力,是帮助他,也是帮助自己,因为你们在一同激活那个曾经只是摆设的中国法律。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