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蔡元培,北大还剩什么
文/魏英杰
围绕北大南门25号楼等老建筑去留问题,几年前舆论曾有一波争论。今日,上述建筑已遭拆除,原址将建起新闻与传播学院大楼。这些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拆了也就拆了。孰料拆了不说,还有人打抱不平,认为外界动不动拿北大精神说事,一点也不照顾今天北大师生的感受。这种说法着实让人感到不解。
近日中青报发表的这篇署名王润茜的文章(《谈北大精神,不要张口就是蔡元培》)称:“北大就算真的是全国人民的北大,在被全国人民议论的同时,也首先是北大师生的北大,因为这些人与这片校园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历史’和‘精神’,用多了是会贬值的,捧着过去的历史和不知何谓的精神,来限制今天北大师生的生活和发展,也是真正违背蔡、胡二位先生精神的。”通篇看下来,无非是说,即便北大精神、历史遗产,也不能阻止北大发展的需要,以及新“北大人”想拥有一流教学、科研设施的欲望。
不知作者是否任职于北大。想来,新“北大人”更愿意住在新楼里,在新教室里教学上课,这种想法并不过分。我也同意作者所说,大楼与大师并不矛盾。但无论怎么讲,在一所大学里,大师总要比大楼值钱,否则把教学楼建成世界第一高建筑又有何用?人们之所以争议这批老建筑的去留,一者在于关注这些老建筑是否具有历史价值,如果真有点价值,慎重对待总是没错的;二者在于,这些老建筑能否体现北大精神,倘若具有一定人文价值,而又不是万不得已(或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那当然更不该一拆了之。
实际上,人们呼吁保留老建筑,也只是出于一种美好愿望。论者多半也明白,靠嘴皮子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推土机的脚步。在此之前,北大朗润园等核心区传出将被拆迁,一时也是议论纷纷。当时,主事者暂缓了拆迁工程。可仅隔了不久,待到舆论风平浪静,拆迁活动便又紧锣密鼓地进行了。连这么有价值的老建筑都毫不吝惜,况乎几幢老楼?说开了去,围绕“梁林故居”拆迁问题,舆论不可谓不关注,连文物主管部门都三番五次喊停,结果还不是被“维修性拆迁”了。什么也阻挡不了新“北大人”谋求自身利益,这才是真的。人们苦苦呼吁固然有些书呆子气,可建筑都已被拆毁,某些人还来说风凉话,这何尝不是过于刻薄、野蛮?
是的,这些年来总有人感慨“北大已经不是过去的北大了”,也有不少人总是怀恋蔡元培、胡适时代的北大。可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对北大还有期待,愿意北大再现昨日辉煌。这也说明,今日北大总还有让人感到遗憾的地方。这种遗憾,并不在于她的楼不够新不够高,而在于她的学术水平有负众望。当然,大家都知道今日之北大并非老北大。老北大在沙滩红楼,今日北大其实是昨日的燕园,即燕京大学所在地。却不知,是否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新北大人拆起这些老建筑来一点也不心软?
作为地理上的老北大已然不在,精神上的老北大倘若再被“北大人”抛弃,这样的北大还是北大吗?提到北大,如若不想起蔡元培,不追念老北大的精神与传统,这样的北大还剩下什么?2008年初蔡元培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北大在蔡元培雕像前举行了一场纪念活动,主题是“抱定先生宗旨,传承北大精神”。如今才知道,原来颇有些人心里想的却不是这么一回事。他们老早想把北大历史和精神踩在脚下,进行“维修性拆迁”了。可叹!
2012年3月22日
发于《新京报》,标题《提北大当然要提蔡元培》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