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达斯

克鲁达斯得意忘形,大谈权钱交易,被迫辞职。

英国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这种复苏的力量也将一桩丑闻公之于众,令首相卡梅伦头疼不已。

《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隐藏身份,扮作有意投资英国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持有者,从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联合财务主管彼得·克鲁达斯(Peter Cruddas)口中得到惊人报料。

克鲁达斯说,只要捐25万英镑,就能获得与党魁接触的“顶级”渠道,包括与卡梅伦和财相奥斯伯恩共进私人晚宴,捐款人可以与两位“巨头”共商国事。

商人出身的克鲁达斯说着说着得意忘形:“如果你有不满意的,我们会倾听,然后将你的反馈纳入唐宁街十号的政策委员会。”

把握分寸

权力和金钱的交易是政治生活中公开的秘密,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还是各种衍生的政体。

政党捐资和政治游说也是西方政治中司空见惯的,利益集团为了能获得于己有利的政策,不惜花巨资游说进而影响政府。

正像所有的游戏一样,捐资、游说、权钱交易都有自己的规则,倘若把握不好,就会捅娄子。

卡梅伦

迫于压力,卡梅伦将公布与他进餐的保守党主要捐资人名单。

那么,克鲁达斯的过错到底在哪儿?难道他说的不是事实吗?

克鲁达斯犯的致命错误就是在政党捐资和政策影响之间划上了一个等号,将与首相卡梅伦接触的渠道明码标价,这意味着可以用钱直接买来对政策影响。简而言之,将政府政策当作商品买卖。

所以,游说政府进而影响政府政策,与赤裸裸地拿钱买权力之间有着一条红线。

游说方式

英美同为西方民主政体,但对利益集团游说的态度和文化不一。简而言之,美国的游说政治更为明显,多达100多个利益集团从各种渠道,对共和和民主两党进行捐资游说,金额高达上百亿美元。

英国的政治游说则相对低调。无论英美,共同之处就是对游说和政党捐资有明确规定,将利益集团、捐资金额、捐资去向公之于众。

比如,英国政党捐资规定,超过7500英镑以上的捐资必须被选举委员会公布。保守党的捐资条例还列出不同捐资额会得到怎样的“待遇”,比如年捐资额超过五万英镑的可以有机会参加政党高层的酒餐会等。

所以,只要遵守公开的游戏规则,游说政治不足为奇。英国内阁办公室部长弗兰西斯·莫德(Francis Maude)就说,捐资人通过捐款影响政策“没有问题”。

布莱尔

2006年布莱尔因以钱买爵丑闻接受警方调查。布莱尔称,丑闻给工党造成巨大损失。

天下乌鸦

同情克鲁达斯的人说,他只不过说出官场的“潜规则”,但从法治和公开与公正的角度看,克鲁达斯所言越过红线。

毋庸置疑,这条红线的分寸很难把握。比如,传媒大亨默多克据报多次从唐宁街十号后门进出,这进进出出之间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政府政策谁能说得清?

工党执政时期,也出现“以钱换爵”的丑闻,前首相布莱尔因此还接受警方质询。

自民党也曾收到诈骗犯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 高达240万英镑的捐款,令该党难逃其咎。

正是担心“引火上身”,卡梅伦领导的联合政府执政后,誓言修改政党捐资法,但时隔五年,进展甚微。

英国公务行为标准委员会(Committee on Standards in Public Life)去年年底推出改革建议,要求将个人捐资额限定在一万英镑内,让工会成员在是否捐资给工党有更多发言权,甚至考虑让纳税人为政党买单。

建议虽好,但问题不少:比如,一万英镑的上限合理吗?保守党提出,这太少了,起码得五万英镑。如果让纳税人为政党捐资,怎么分摊这笔资金呢?况且,在金融危机的今天,这一要求也不现实。英国三大政党深知,谁先开这个口,谁就会失去选民选票。

这桩“政党捐资门”事件或许会给改革注入新的动力,迫于压力,首相卡梅伦表示将公布与他在唐宁街十号进餐的捐资人名单。改革前景尚难预料,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英国媒体的监督力这次又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