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星期被正式“停职”的中共政治局委员薄熙来,由于其在第一代中共领导人高干圈子内长大,他在解放军高级军官内有相当一批“铁哥们儿、好战友”。不过,在中央开始决定要处理薄熙来事件的时候,有些“战友”已经开始反戈一击。

华盛顿邮报星期五报道,薄熙来被正式“拿下”之后,中国当局要求干部群众和中央保持一致。中共高层星期二宣布,停止薄熙来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职务。几天来,各地各级领导机构和干部纷纷表态,支持中央“正确决定”。

*军队高官也开始“倒戈”?*

他的一些军队好友也纷纷倒戈,向中央表忠心。华盛顿邮报报道提到了加入中共宣传机器大合唱的几位高级军官:四川军区眉山军分区政委潘勇、北京军区某红军师政委李西楼、第二炮兵政治部主任殷方龙。

虽然华盛顿邮报把有关殷方龙的报道,排在了潘勇和李西楼之后,但从军衔和重要性来看,应是“二炮”政治部主任殷方龙中将为最。因为“二炮”是中国后来组建但在诸兵种当中地位极其重要的战略导弹部队,但更重要的是,二炮的政委、也就是殷方龙的顶头上司、老将军张震的儿子张海阳上将。

前重庆副市长王立军2月6日“出事”以来,海外有不少报道都提到了曾在成都军区当政委的张海阳。特别是因得罪薄熙来坐牢数年的中国东北记者姜维平,也发表了很多文章,谈到了薄熙来和张海阳关系。海外这些报道说张海阳是薄熙来的“发小儿”(北京土话,意思是儿时小伙伴),也是薄熙来的真正“铁哥们”。薄熙来主政重庆时,张海阳曾是成都军区政委,二人在一起,“干了不少大事”。

*二炮中将殷方龙:反对军队“非党化”*

据中国网报道,二炮政治部主任殷方龙(4/13)发表文章题目是:警惕军队非党化等错误言论。文章说:“应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错误政治观点。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对一些重大是非界限问题如‘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西方敌对势力极力鼓吹的政治观点进行批驳,对损害党的领导的错误思想和言行保持高度警觉。”

殷方龙当天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题目是:坚决不做图虚名得实祸的事。文章说,“要排除感情的干扰,在遇到讲感情与讲原则难以统一的情况时,坚持个人之间的、上下级之间的小情小义服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的大情大义。要排除杂念的影响,对于工作上的事不搞“主次”之分,当主角就全力以赴,当配角就全力配合。”

百度百科介绍,殷方龙是1953年生人,江苏人,“研究生学历”,曾任集团军宣传处长,兰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坦克师政委,总装备部政治部主任,2008年任二炮政治部主任。2010年晋升中将。

*有人支持有人反,二炮内部有问题?*

海外中文网多维有博客消息说,张海阳的前任、二炮原政委彭小枫上将,“公开出面营救薄熙来,向高层施压。”报道说,殷方龙的表态“似乎也说明在薄熙来事件上二炮内部真的存在一些问题。”

彭小枫是中共解放军元老、新四军彭雪枫将军之子。据报道,他和已去世的王震将军之子、原中信董事长王军“联袂领衔营救薄熙来,向高层施压”,要求“正确处理薄熙来问题”。

*军报:全军拥护党中央*

中国《解放军报》星期五发表报道题目是:“全军和武警官兵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决策”。报道说,中央对薄熙来进行立案调查后,获得“全军和武警官兵”的支持。报道援引了几位军官的话,其中就包括四川眉山军分区政委潘勇、北京军区某红军师政委李西楼。

*四川军分区政委潘勇:讲政治、守纪律*

解放军报报道援引潘勇的话说:“‘这一事件给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警示大家在工作生活中处处‘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切实做到防微杜渐、拒腐防变。’四川眉山军分区政委潘勇表示,要结合正在开展的‘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锤炼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中国四川巴中市官方网站介绍,该市常委、巴中军分区政委潘勇,是2010年12月调到眉山军分区担任政委的。

不知是偶然还是巧合,就在王立军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馆的第二天(2月7日),中共有关当局宣布,由眉山市委书记李静担任眉山军分区的第一书记。李静在由潘勇主持的任职大会上发表了就职讲话。(相关链接

根据四川官方网站介绍潘勇的简历如下: 潘勇,男,汉族,1961年7月出生,四川乐至人, 1978年2月入伍,197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文化,大校军衔。

根据这个介绍,潘勇是四川人,年纪比山西籍的薄熙来小十几岁,薄熙来读社科院研究生院时,他才入伍,不知如何成了薄熙来的“哥们儿”。

*北京军区李西楼:保持清醒最重要*

至于北京军区的李西楼,解放军报是这样报道的:“北京军区某红军师政委李西楼感慨地说:‘这一事件警醒我们,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是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互联网中国搜索引擎百度查询,无法查到有关李西楼更多资料。不过,据中国军网(2009-06-28)报道,当时,李西楼是北京军区某高炮旅的政委。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