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月刊》陸空海

中紀委副書記馬馼的丈夫于振起從保加利亞任滿回國,年滿花甲,儘管夫人身居要職,仕途通達,但從外交業務來講,自己所熟悉的前蘇聯和東歐,在外交部畢竟屬於二、三流的次要領域,遠不如主管對美國、日本、西歐和中國周邊國家的外交官,自己在競爭激烈、人滿爲患的外交部勢難升遷,於是他離開外交第一線,擔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兼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是外交部在1999年5月在北京成立的一個智囊社團,用來安置資深外交官、著名國際問題專家學者,讓他們發揮餘熱,提供咨詢。這個基金會章程的第23條、24條規定,基金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最高任職年齡不超過70週歲,又不得屬於現職國家工作人員,于振起正好滿足這些條件。 

據基金會網站上介紹,基金會的宗旨是:推動中國學術界、經濟界等對重大國際問題的關注和前瞻性、戰略性研究,提高中國有關人員對國際形勢和國家間關係的分析能力和預測水平,加強同國內外研究機構的學術交流和經濟界的合作,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提供必要的政治、經濟信息。基金主要來自國內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國際友好團體、企業和個人的捐贈。

于振起是2007年7月在該基金會第四屆成員大會上當選為副理事長的。這一屆理事長,為外交部前副部長、前駐俄羅斯大使、上海合作組織首任秘書長張德廣;副理事長有外交部前副部長、前駐俄羅斯大使劉古昌等八人,于振起名列第四。
于振起兼任這個基金會的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中心主任。手下還有社科院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所所長吳恩遠、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季志業、國務院發展中心歐亞所常務副所長孫昌洪等五個執行主任。

此外,于振起還擔任這個基金會的戰略研究中心的五名執行主任之一。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因爲有錢,從2004年開始,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叢書”的名義推出多種書籍,例如《變動的世界與中國外交》《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外交》(均爲張德廣主編,世界知識出版社)等。
2009年,于振起所著《駐外札記——一個知青大使的外交生活片斷》一書,由母校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在天津舉行了發行儀式,外交部、天津市、南開大學等高官雲集,表示祝賀。

馬馼的丈夫于振起著《駐外札記——一個知青大使的外交生活片斷》。

監察機關:政府系統的“殺毒軟件”

馬馼無疑比丈夫更能開創局面,仕途也更順暢。
“責任中國——人民網2009年年度系列評選”投票結束,“十大最強聲音”票選結果出爐。馬馼名列第九,她的名言“監察機關就是政府系統的‘殺毒軟件’”一時也傳遍大江南北。

談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馬馼如是解釋,“如果把政府的運作比喻為一個計算機系統的話,我們監察機關就是政府系統的‘殺毒軟件’。一方面,要建立‘防火牆’,防止病毒感染和擴散;另一方面,要啟動‘殺毒程序’,找到被病毒感染的個體,對感染較輕的予以‘修復’,治病救人,對腐蝕嚴重的予以清除,維護系統健康運轉。”

馬馼是在2009年9月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出這句“最強聲音”的,這句話也是新華社“部長訪談錄”的標題。

這位女部長的辦公室懸掛著“正清和”三個字,明明白白地道出了她的職責:“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之一,監察部主管全國的行政監察工作,其職能概括起來講,就是促進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廉政勤政建設。”
在字典中,“馼”是指一種馬。馬馼說,“父母給我起這個名字,或許就是為了讓我加足馬力幹吧!”

“僅2005年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以來,(到2009年9月)我們就查辦商業賄賂案件6.2萬多件、涉案金額約142億元。”她介紹,中共十五大以後,集中開展了軍隊、武警部隊和政法機關不再從事經商活動、黨政機關與所辦經濟實體和管理的直屬企業脫鉤等工作,使這些積累多年、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得到解決。

中共十六大以來,全面貫徹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工作方針。監察部會同和督促有關部門,開展了行政審批制度、財政管理體制、公共資源交易制度、國有資產經營管理體制、投資體制、金融體制等改革,積極實施和完善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產權交易、政府採購等制度,減少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從近幾年查辦的案件看,則有工程建設、房地產、土地管理和礦產資源開發、國有企業、金融等領域和擁有行政審批權、行政執法權的部門腐敗事件。

或許是獲知了外界對中紀委和監察部的種種批評,馬馼特意強調,我們在不斷完善依法監察程序,同時也接受各方面監督——來自各級黨組織和人大的監督、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等。“目前,全國已有3萬餘名特邀監察員,他們將幫助監察機關不斷加強和改進工作……”(《明鏡月刊》第20期)

馬馼: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