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香港社区和生活空间潮向单一的模式发展引发港人担忧

如果说男女关系是香港许多问题的缩影,相信没有人会反对。过去两星期,香港几件由网民揭竿起义引发的事件,把本来看似不痛不痒,却暗涌处处的问题,揭露在阳光之下,由两性关系到社区民生,甚至是老掉牙的中港鸿沟,「深层次矛盾」无处不在。最教人悲哀的,是香港人自己一次又一次自主地放弃自主。

港男与盛女之争

近日电视真人骚节目「盛女爱作战」引来全城话题,牵起的是又一场的港男港女之战:一班年过三十的未婚女性,走上电视节目寻觅伴侣,给所谓人生教练、美容师、整容师、恋爱顾问等一堆披着「专业人士」外衣的人指指点点(而不是指点),终极目标是要成为赢家──找个男人来拍拖和结婚。换句话说,单身就是惩罚。节目过程中,女士们给以上「导师」奚落,他们要求参加者把自我放低,给调教成两个标准形象──可爱女生或是性感尤物,但两种形象的本质一样:要装低智商、懂说谎、温驯体贴、但要懂耍手段。

有参加者接受传媒访问时坦言,即使明白这种做法的虚伪和肤浅,但仍愿意接受形象改造,皆因她深信,即使港男经常批评港女的不是,最终仍是选择港女为对象。

反观从前,单看演艺明星──沈殿霞、朱咪咪、吴君如、余慕莲,燕瘦环肥,美的丑的,都能独当一面,与美的标准「香港小姐」可以分庭抗礼。那个年代的女性,大都很懂得自爱,「肥姐」沈殿霞没有刻意去减肥,以饰演丑妇人而知名的余慕莲也没有去整容。不当钟楚红张曼玉,也能以长青绿叶为荣。今天呢,美女只有一种,灯箱广告中的千人一面,你永远也记不着他们的样貌。其他不标准的,都可归类为「猪扒」。

女性自主自立的意识,敌不过铺天盖地的整容瘦身广告。最后,许多人还是自愿选择跟着洪流走,这条路不见得最安全,但肯定最挤拥。

地产商与小市民之争

审美标准单一化虽属个人的选择和取向,但再放大一点,看看我们的社区和生活空间,也是潮向单一的模式发展。

拥有全港公共屋村商场的领汇,二月找来明星宣传旗下商场,并推出饮食指南《我们的寻味时光》,欲以地方美食让公众细味集体回忆。这个大打怀旧和温情牌的活动,却被广大市民视为猫哭老鼠假慈悲,再牵起一片反领汇霸权的抗议声。宣传活动最终变成公关灾难,领汇以避免影响社会和谐为由,于上星期腰斩活动。

七年前,领汇从房委会接手经营全港公共屋村的商场,把服务基层市民的屋村商场私营化,多年来已因租金大幅上升而令许多老字号小店结业;取而代之的店铺、超市和餐厅,均属连锁经营,其中尤以旗舰物业樂富广场最为夸张,近八成商铺也是連锁店,连钻饰店和纤体中心都可见于这昔日服务基层的商场。

房委会时代的屋村商场,小店林立,店铺的经营目的,不是要赚取最大利润,而是为市民提供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选择,也为社区提供就业和经济收入。而现在呢?寻味时光活动推出之前,领汇的公众形象早已破产,市民对之的集体回忆,是疯狂加租,把小商户赶尽杀绝。现在,领汇又试图贩卖小店风情,难怪全港市民同声斥之无耻。

这次胜利,看似站在小市民的一方,但却无助小商户对抗大地产商。再算一算旧帐,当初是谁支持领汇上市,把公共资产私有化的?七年前,立法会三大政党和一众功能组别议员投下赞成票。市民也因人人有份抽新股、中签必赚而处于全民亢奋状态。相反,千方百计阻止领汇上市的几位议员被冠以「阻人发达」的罪名。今天看来,谁是谁非大家心知肚明,香港人自己引狼入室,换来是今天的恶果。

繁简之争

说到底,是我们自己先放弃了自我去迎合别人,然后是放弃了社区的本土性,再推而广之,连我们自己的语言也快要失守了。

月初,某法国时装品牌在香港开设餐厅分店,餐单上只有英文和简体中文,食物用词均不是香港常见词汇,而是内地用词。餐厅也许意想不到,一纸餐单竟然可以触动港人的情绪,令网民口诛笔伐,政党到场抗议。港人被歧视之嫌所引发的情绪,将由来已久的中港矛盾再一次引爆。餐厅见势色不对劲,也迅速向公众道歉并更换餐单字体。而繁简之争所引发的余波,仍见于不同报章专栏作家以及网上著名博客之间的笔战。

上述餐厅并非设于旅游旺区,餐厅也尚且弃正从简,你可以想像,那些旅游热点如山顶、尖沙嘴和铜锣湾,不少广告和告示其实再见不到香港人常用的正体字。为什么连住宅区的餐厅也弃正从简?我们真的需要如此迎合别人吗?

反观海峡彼岸,去年台湾将开放中国大陆旅客个人游之际,总统马英九下令将政府网站的简体版本关闭,并呼吁民间不需要为中国旅客提供简体字菜单或说明,以维护中华文化领航者的角色。

虽则说马英九此举在当时有为大选争取选票的意图,但这宗旧闻如今却在香港疯传,香港人,除了懂得羡慕台湾外,是不是还要干点什么,取回日益失去的自主?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