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前行政院院长苏贞昌一如外界预料,轻松击败四名竞争对手当选民进党主席。但陷入低潮的民进党亟待重新整合巩固内部团结之际,苏贞昌是否能够团结全党,走出困境,重返执政,为各方高度关注。

*以一敌四,轻松获胜*

苏贞昌胜选的消息在外界看来几乎算不上一条新闻,只是印证了民进党内外的普遍预测而已。民进党内有一条潜规则,要当选党主席就必须得到党内最大派系“新潮流派”的支持。苏贞昌的当选再次印证了这条规则的有效性。

尽管这次选举过程中出现了“四打一”的局面,其他四位候选人不约而同地把苏贞昌作为攻击的对象,但这个“意外”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党内派系力量的结构,苏贞昌最后还是照样拿到了半数以上的选票,二度当选主席。

*党内各派系呼吁团结*

此间观察人士普遍认为,苏贞昌当选党主席容易,但要带领民进党走出目前的困境,重新执政困难重重。苏贞昌一当选,各派纷纷表态,党内团结成为共同的关切。

代理主席陈菊表示,希望苏贞昌能够促成党内大团结,带领民进党大步向前,让大家对党、对台湾更有信心。该党前主席蔡英文也表示,她盼望新主席能带领党深化改革,保持党的平衡与团结,持续维持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苏贞昌本人在胜选后也表示,希望党内团结、实现大和解,“选后的民进党一定是团结的”。

*当主席易,搞团结难*

但是,民进党内外不少人都表示,党内各方都在强调“团结”,这恰恰说明,党内对苏贞昌是否能够使民进党保持团结缺乏信心。熟悉民进党党内派系和运作的学者施正锋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苏贞昌个性霸道是令人担心的一个主要因素。

东华大学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学系教授施正锋说:“一个是他的个人能力,一个是和他结盟的新潮流系,向来都是排他性的。苏贞昌他自己的个性是比较强悍、强硬。因为这个因素,他上台后就会很难去沟通,等等。我看是很困难的。”

除了性格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四年以后民进党由谁出战,竞选总统,夺回执政的机会。

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等不少党内人士认为,蔡英文虽然在上次总统选举中失败,但她获得的选票和胜选的马英九相比,差距并不大。再加上蔡英文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比较好,比较理性,因此,下次如果由蔡再度出马,胜选的机率要大一些。

许信良日前明确表示,他之所以全力“阻苏”(当选),就是担心苏当选会“卡英”(蔡英文)。

党内很多人担心“苏蔡之争”将损害民进党夺回执政权的大局,并因此而引发内部争斗,削弱党的力量。他们表示,这不仅不能够巩固和加强党内团结,反而会给党内团结造成严重破坏。

*集体领导,成功关键*

民进党立委赵天麟5月27日的公开表态似乎很有针对性。《联合报》引述他的话说,“新主席必须允许党员有‘大鸣大放’的空间,甚至应该针对两岸、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各式各样的‘路线辩论’,要有清楚的主张、提出前瞻政策。”

赵天麟还说,民进党已经连续两次在总统大选中失利,未来两年是进行党内改革的“黄金时间”,他盼望苏贞昌能够带领全党提出全新路线、全新改革,朝着实现“跨世纪合作”和 “派系共治 ”而迈出大的步伐。

鉴于苏贞昌的个性和党内派系间的争斗,一些专家认为,民进党要避免分裂,促成党内团结,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集体领导。和民进党渊源很深的学者谢敏捷认为,民进党应该通过党内整合实现集体领导。

谢敏捷对美国之音说:“如果民进党能够集体领导,大家团结合作,将来在台湾的政党政治和跟国民党的政党轮替中才比较有机会。”

但是,台湾中正大学副教授谢敏捷表示,苏贞昌是否能够推动全党走向“集体领导”,他并没有多少信心。

*目前党内格局有利派系共治*

不过,观察人士认为,民进党内的力量态势有利于“集体领导”或者“派系共治”的出现。

民进党自从创党以来一直都是实行“集体领导”,直到陈水扁执政后,这种集体领导才转变为“强人领导”。而陈水扁之后民进党陷入低潮,蔡英文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成为民进党的“共主”。

苏贞昌这次虽然当选主席,但也触动了党内的制衡机制,苏系人马在新北投和台北市的这次党部主委选举中双双失利,为蔡系人马取代,这为“派系共治”创造了条件。

但是,民进党将如何发展?是否能够实现“集体领导”“派系共治”?是否能够在苏贞昌周围团结起来共同抗衡国民党?这还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民进党上上下下现在只能够翘首期盼。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