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轉載】「蝙蝠俠沒有做到的事,他做到了!」異見人士胡佳與逃出家門的陳光誠合照,兩位曾經身陷囹圄的維權鬥士露出難得的笑容,成為潮濕多雨的日子裏一道和煦的陽光。
誰又想到,這位戴着墨鏡的盲漢遭政府無理收監,再違法軟禁達十八個月後,經過兩個月籌備,趁看守者一時鬆懈便翻牆逃走;陳光誠沿途摔倒二百多次,跨越八道防線後匿藏近二十小時,終於得到同路人接應逃脫,現在身處一個「絕對安全」的地方。
上周五傳來陳光誠發布的十五分鐘視頻片段,正式向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三點要求:依法嚴懲罪犯、依法保障家人安全和依法懲治腐敗。在文明的國家裏,根本沒有公民提出這種「合法合理」的要求,因為憲法裏的條文若非空口講白話,那些都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何須煞有介事地說明?
執法機關爛入心肺
陳光誠的吶喊,正好反映共產黨領導的執法機關已經爛入心肺;遭到剝削打壓的公民一旦逃脫,還要卑微地向領導人乞求,可見在中國當一個具正義感公民,處境是多麼可憐可悲!
陳光誠的自白,有幾句特別令人揪心眼紅:「我雖然自由了,但是我的擔心隨之而來,因為我的家人、我的母親、我的愛人、我的孩子,還在他們的魔爪之中;長期以來他們一直對他們實施這種逼害,可能由於我的離開,他們會實施瘋狂的報復,這種報復可能會更加肆無忌憚。」

他有的是哪門子的「自由」?既不能公開活動,也無法保護家人,只是躲藏在一個不受暴力對待的地方,難道這就是「中國式自由」?

這位盲人維權鬥士到底幹了什麼,值得當局瘋狂報復?其實,他只是維護殘障者應有的權利,以及揭露山東臨沂政府對婦女強行絕育和墮胎、迫家屬繳納巨額罰款等黑幕,結果被控故意毀壞財物和聚眾擾亂交通等罪,判監四年三個月,坐牢返家後繼續受到長期軟禁,妻母經常遭暴力對待。
陳光誠居住的山東臨沂東師古村有過百名由政府聘用的人員看守,無論是志願網民、維權同志、國內外媒體,以至飾演蝙蝠俠的影星基斯頓比爾企圖登門探望,全部遭到暴力驅趕。當局為了軟禁陳光誠而「創造」了逾百個「就業機會」,2008年的開支達三千萬,這塊肥肉造成惡性循環,誰願放手!
陳光誠以當事人身份證實,網上流傳的暴刑指控全都是事實,而且較傳聞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遭遇獲得國際社會注視,曾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影響世界一百人;如今傳聞他身處北京美國領事館,其去向成為中美的重要政治難題。
從前因後果看來,陳光誠逃脫毫無疑問是一則重要新聞,其重要性在於事件仍在發展中,除了主角安危須要關注,執法者的報復手法更令人心寒。被指協助陳逃脫、綽號「珍珠」的網友何培蓉和多名相關人士已「被失蹤」;陳的兄長陳光福寓所遭翻牆抄家,侄兒陳可貴自衞斬傷鎮長被捕,陳的妻母和女兒的處境也肯定不好過,一個平凡家庭因維權而被打壓拆散,這就是國情!
重要新聞次等處理
不過,這則受到國際社會重視的消息,在香港卻未有受到全面重視。收費電視之中,有線新聞和now均作重點報道。有線新聞採訪隊抵達山東臨沂東師古村時,立即遭多名沒有出示證件的「民兵」粗暴拍打採訪車,被迫退走保平安。
免費電視方面,行家和網民對親中的亞視沒甚期望,倒是緊盯無綫新聞的擺放位置,其中上周五的六點半新聞報道,陳光誠的消息只有短短數十秒,放在第二節的體育消息之前,即新聞的最尾段,行家和網友紛紛表達不滿。至周六,無綫的中午新聞和晚間新聞,已把陳光誠的消息放到頭條新聞位置,從善如流總算平息批評。
電台方面,港台的消息最快和較全面,商台和新城亦做到持平報道。至於平面媒體,許多行家認為最少有《明報》和《蘋果》一定放到頭版,因為兩報向來重視維權新聞。結果上周六只有《明報》和《南華早報》作頭條報道,《南早》周日更繼續做頭版。《明報》則把十五分鐘視頻全文照錄,方便聽不懂國語的讀者了解詳情,做法值得讚賞,文章亦在網上廣傳。
至於《蘋果》上周六以吉林直擊「狗肉即食麵」的報道作頭條,陳光誠的報道置於中國新聞的底版,點擊率和關注度未能去到前列位置,而A1更沒有任何標題提示,如此安排受到內外質疑。
據悉,報館內部確有不同意見,支持現時做法者,認為「狗肉即食麵」的報道叫座力始終較維權新聞高;反對者則認為陳光誠的遭遇與報館捍衞民主自由的風格雷同,加上狗肉報道時效性不強,不妨在新聞淡靜的日子刊出,屆時應該「更爆」。《蘋果》在周日選用陳光誠逃入美國領事館做頭版,相信是一種表態和補償的安排。
其他報章方面,統統把陳光誠當作中國新聞放在內版處理,篇幅談不上特別顯眼。值得留意的是,三大左報連續兩天對有關新聞隻字不提,跟內地傳媒的處理手法同出一轍。
傳媒行業逐漸磨蝕
早前網友發起「要有光,要有誠,自由陳光誠!」運動,呼籲全球人士各自拍下戴墨鏡照片或眼纏黑布的照片聲援陳光誠。盲人的世界沒有光,但陳光誠的行動卻反映出當權者的陰暗,作為香港媒體如何處理這類新聞,具有指標性的考驗。
身為新聞從業員都應該明白,在內地追求自由、公平公正社會的維權者,會被打壓成「異見人士」而滅聲,香港無可避免會受到中央統治和影響,但媒體自甘放棄追求公平公義的權利,加快達到「一個一制」的境地,到最後受壓時,誰為媒體發聲?還是該甘心受閹割?
有些高牆是要細水長流地捍衞,為贏一天收視而輸掉核心價值,整個傳媒行業將會逐漸磨蝕,市民不能不察。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