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5月5日,馬英九前往屏東科技大學與學生座談,其間有同學大吐苦水,抱怨便當縮水吃不飽。同學說一個五六十塊錢台幣的便當,飯菜原本疊起來很多,可是現在菜式就少少,根本吃不飽。

馬英九的「第二個便當」風波

網絡上有傳言,馬英九當時的回答是﹕「怎麼不吃第二個便當?」

這個傳言旋即在網絡上瘋傳,線民甚至把他拿來與晉朝那個不知民間疾苦,被臣下告知人民正飽受饑荒煎熬,甚至活活餓死,在同情之餘卻大惑不解,問「何不食肉糜」的千古庸君晉惠帝,相提並論,並戲謔他為「晉惠帝第二」、「馬惠帝」。

這個網絡上炒得火熱的討論,反過來又惹起部分印刷和電子媒體注意,再加以報道。近日,我在一些報章政論專欄,也看到有作者以此作為藍本,拿來批評馬英九。

但實情又是否如此?

事實是,5月6日,即事發後翌日,馬政府發言人范姜泰基便趕忙出來澄清,馬英九當時是問﹕「吃不飽?那你需要再多吃一個便當,還是就忍着餓?」發言人解釋那是馬關心物價波動對學生的影響,並想了解他們如何解決這個困境,他批評少數媒體引用網絡不實傳言,未經查證之下錯誤報道,對此表示遺憾。

如果范姜泰基所言屬實(至少之後不見有現場人士出來公開駁斥),那麼兩個版本差異頗大,也實在有「屈機」之嫌。

不過,即使網絡的傳言並不正確,但這宗新聞卻顯示,當生活艱難、民生困苦的時候,若政治領袖被質問到是否了解民間疾苦時,便要格外小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不留神,哪怕是無心快語,也可能迅速發酵,引發一場政治風波。

曾俊華的粟米石斑飯

這讓我想起發生在香港的一個類似故事。

去年,當財政司長曾俊華公布了其財政預算案之後,翌日(2月24日)他出席電台節目,主持明顯有心考考他,問他一碟粟米石斑飯要幾多錢,不料他真的被考起,無言以對,dead air了近3秒後才說﹕「我最近無食過這個。」

之後,曾俊華同樣遭一些輿論批評,揶揄他不知民間疾苦。

梁錦松的「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

不過,還有一個更為糟糕的例子。2003年,當香港因受到經濟不景及「非典」等打擊,資產大貶值,失業率高企,市面一片蕭條,民眾生活水深火熱,當時的財政司長梁錦松,3月6日,又是出席電台「烽煙」節目,打電話上電台的市民大吐苦水,怨氣滔天,訴說種種政府的不是。

梁錦松嘗試為政府辯護,說經濟不景主要是因為周邊經濟轉壞,以及九七回歸前釀成的泡沫經濟爆破所造成,之前樓價如此高,是完全不合理,因此之後資產貶值是正常,更衝口而出一句﹕「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

這句說話一出,市民更是火上加油,怒火中燒,紛紛群起而攻之。4個月之後,梁錦松黯然下台。

當民眾向你傾訴生活困苦時,他們希望得到你的關懷、體會和分擔他們的苦痛,而不是想看到你那麼defensive,趕忙為政府的政策辯護,也不是想看到你冰冷的讀出一堆數字又或者政府政策,更不是dead air無言以對,又或者說出一些莫名其妙聽似涼薄的說話。

一言以蔽之,他們想得到的,是體恤與關懷。

梁振英的「政治抽水」

但如果你問我,我卻會說,最要不得的是,當市民向你傾訴生活艱難時,你卻以此借題發揮,來個「乾坤大挪移」,藉此打擊政敵,「政治抽水」。

5月13日,梁振英出席一個母親節活動,與數十名母親座談。當中育有自閉症兒子的任太,傾訴生活辛酸,說兒子畢業後,求職困難,希望政府立法訂立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不料梁卻說﹕「任何嘢去到立法會,我哋控制唔到幾時拉布、幾時唔拉布、幾時出席、幾時缺席、幾時審議。」

訂立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是一項從來沒有正式納入過政府議事日程的政策建議,遑論提交立法會審議,拉布拖延,不知從何說起。梁振英偷天換日的把兩者扯在一起,是否也是另一種涼薄呢?其民粹主義本色,也可一葉知秋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