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讯编者按:本文为匿名来稿,博讯无法核实)

曾名动一时,被称为中共执政新气象的“胡温新政”在数年之内变调和夭折,外界多认为是由于胡与温政见不同所造成。但来自中南海的最新消息,却透出胡温渐行渐远更重要幕后原因,是被称为“当代魏忠贤”的令计划从中作梗。

据中办一消息人士透露,十六大后,胡锦涛、温家宝两人联手合作,在温家宝建议下,党中央和国务院步调一致,推出一系列改革新举措,尤其是执政重心偏向民生及社会公正。一时间国内外均持肯定态度,认为开辟了中共执政新气象,标志着中国改革在解决先富问题后,开始向解决社会问题纵深深入。
但好景不长,自十七大后,胡与温渐行渐远,其中的原因,外界从政治、经济及领袖个性等方面进行了很多评论,比如认为是胡保守、温激进所导致的,等等。知情人透露,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并没有那么复杂,而完全是人祸所致。

直接导致胡温新政变调,胡温由合作走向对立的,就是胡锦涛最信任的心腹,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

“胡温新政”的一大特点就是亲民,新政推出后,温家宝作为主抓经济社会工作的国务院首脑,无论是走访民间,还是考察经济,出镜的机会自然要多一些。加上温总理又的确比较平易近人,面对民间疾苦时,也更多一些中共官僚少见的人性反映,故此,媒体和社会舆论多给予了正面的评价。温总理的形象也日渐深入人心,声望也日益高涨。

这引起令计划的不快。因为令不仅负责胡锦涛日常的政务安排,也负责领袖的形象。温总理的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胡锦涛,这意味着令作为“化妆师”的工作至少是不太成功的。

该人士说,这方面的确也有温总理的问题。如果温总的亲民脚步能慢一些,能顾忌到别人的看法,尤其是自身形象对胡的冲击,也许令计划的嫉恨就不会那么强烈。但温总理就是这样一个人,尤其是面对积重难返的社会局面,他总有一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于是他表现的更加义无返顾,只知道拼命工作,不在意别人的议论。尤其是他认为正确的事情,会全力去做,而不管旁诼。

令计划一开始的反应,是加紧树立胡的形象。但令这个人,伺候胡总有余,帮胡总树立形象却明显力有不逮。而且他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于是,他不着急没事,一着急反而露怯。在接连的化妆行动失败之后,竟然学习起了温总理,比如温总跟老农话家常,他也让胡总与老农促膝谈心;温总理写粉笔字,他也让胡总书记写粉笔字。几近到了无招可使,拾人牙慧的地步。

结果,自然是适得其反,胡总书记在令计划一个个不得要令的策划下,形象不仅日渐保守,木讷,甚至发呆,而且以领袖之尊,演绎了“邯郸学步”的现代版。国内外的嘲笑不绝于耳。

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温总理的形象上升到最高点后,令计划不反思自己的策划无能,反而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向温家宝,认为温总理是有意利用一切机会树立自己的形象。他开始不断地提醒胡锦涛,要小心温家宝,不要上温家宝的“当”。

结果就是,原本比较默契,在很多问题上都有相同看法的胡温,在令计划的挑拔下,开始出现问题。原来达成一致的,胡总书记也突然转变了看法,拉开了与温总理的距离。

消息人士透露,在这一点上,不仅国务院的人看得很清楚,连总理的家人也明白这一点。他就曾听同事说,总理的家人由于令计划在中间拆台,致使总理的一些政策方针不能出台,温总很无奈,家人开导温总,不要跟令计划这种“当代魏忠贤”计较。

令计划嫉恨温总理,也许还与另一种传言有关。据说早在“胡温新政”推行期间,温总理以他丰富的阅历,就看出令计划这个人不堪大用,曾委婉提醒胡总书记,用这个人可能会出大事。

果不其然,令因为儿子的事,就没有站稳立场,与周永康合作,严重影响了胡总书记十八大安排的这个大局。

说令能力平庸还是客气的,胡总书记六一与北京小孩子玩“击鼓传花”的安排,就出自令计划之手。这说明令计划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政治判断力很糟糕,连最基本的政治敏感都没有,将一场根本无涉政治的亲民秀,“导演”成憋脚的政治事件,引起国内外的嘲笑。

消息人士表示,原本这些事情不想对外界透露,但一是这类事,其实中南海内部都清楚;其二是因为对党和国家的担心,连令计划这样除了会伺候人其他能力都非常平庸的人都妄想当常委,而且态势很强,这简直对诺大的中国和号称拥有7000万精英的中共一个最大的讽刺。此人一旦当选,则 “太监主国”的历史将再次上演。

相关日志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