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为了回应中国养老形势的严峻,6月14日,各大媒体和网络抛出一个爆炸性新闻:最新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由于不太清楚这个数据是怎么计算的,也很难判断这个数据的真实性。

  这份研究报告由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的中银研究团队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复旦大学为主的研究团队共同撰写。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措施以缓解压力。

  根据《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如果不发生任何改革,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从2017年起养老金要求的财政补贴将持续上升,至2050年养老金缺口将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与GDP的规模比较,今后38年累积,养老金总缺口的现值(用名义GDP增长率作为折现率来计算)相当于目前GDP的75%,远高于环保成本,是融资平台和铁路债务对财政的压力的近20倍。

  研究报告的主要撰写者表示,本次研究结果是利用推测法和估算法,基于国家统计局往年已发表的数据作为存量基础,加上每年的流量变化,逐年累计而成。以此方法测算,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往后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设GDP年增长率为6%,到2033年时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38.7%。

  中国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各级财政开始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算起,补贴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各级财政补贴金额为338亿元,2006年为971亿元,2010年1954亿元,2011年新增补贴高达2272亿元,财政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这意味着,近三分之二的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9万亿元),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

  中国社科院专家在“中国和拉美养老金制度国际研讨会”上透露,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个人账户“空帐”已达1.3万亿元。也有媒体报道,截至2010年底,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额1.9万亿元,其中做实账户仅2039亿元,由此出现1.7万亿元的缺口。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称,2011年的养老金缺口“比这个数据还要大得多”。而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一份报告,如按照目前的制度及模式,2001-2075年间,中国养老保险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

  而挑起延迟退休年龄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则称,截至2011年年末,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结余1.9万亿元,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问题,未来全国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做到长期收支平衡。对于养老隐形债务规模,金融部门担忧隐形债务会演化为显性的国家负债,这是财政无法兜底的,最终可能会转嫁为金融风险。

  中国养老金到底有没有缺口?如果缺口确实存在,那么缺口究竟有多大?为什么这些部门和专家提供的数据如此混乱?中国究竟靠什么来填补养老金缺口?延迟退休年龄能解决多少问题?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再过多少年有多少人会老无所依?这一系列的疑问谁能厘清?

  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0岁),如果延迟退休5年,根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如果连养老金缺口这笔账都算不清楚,又如何从国家层面去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暂且不说上述数据是否真实,即使是数十万亿的缺口,中央政府现在也有足够的财力应对养老金危机,而不只是单纯延迟退休年龄。2011年,中央财政收入高达10万亿,与之相应的各种非税收入至少也在5万亿以上,中国的外汇储备更是高达3.4万亿美元,国企当年实现利润高达2.25万亿元,银行业税后利润也高达1.25万亿!

  还有中央和地方持有市值约14万亿元的上市国有公司股份,如果从2013年起,逐步将这些股份划转到社保系统,养老金缺口肯定会得到有效弥补。再说中国的财政收入十年前只有1.6万亿,十年前各级政府的开支也只有1.7万亿。十年后财政收入虽然突破了10万亿,各级政府的开支却高达12万亿!如此巨额的资金花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省下几万亿用于补充养老金缺口?如此众多的收入来源和惊人的外汇储备,中央政府为何不下决心从这些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而只是把兴奋点放在涉及数亿人的退休年龄上?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