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场潜力巨大而发育滞后,基础设施投入需求巨大,保增长的基础支撑在农业,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保民生的重点难点在农民,广袤的农村对发展全局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保障经济稳增长必须扩大消费,扩大消费亿万农民的参与关系重大。据有关调查,中国农村消费者信心指数最高,达到119%,农村消费者信心水平已连续四个季度攀升。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5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79亿元,增长14.3%,增幅高于城镇0.6个百分点。1-5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859亿元,增长14.5%,与城镇持平。整个农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十一五”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1.7:1;乡镇企业增加值超过11万亿元,年均增长12.9%。“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将达到2.2:1,乡镇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增加“三农”投入,不仅直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还有约40%转化为消费。据测算,国家投入农机购置补贴100亿元,可增加农机工业销售产值约635亿元;农民消费每人增加1000元,全国就能增加内需9000亿元。

  坚持把加强宏观调控作为重要手段,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加大国家财政支出和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倾斜力度。特别是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确保农业科技投入增长速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速度。完善贸易调控和产业准入政策,防止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坚持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主攻方向,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扩大国内需求、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农村经济发展是个系统性的过程,我国的农村经济的发展整体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在重要位置,促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有效扩大农村消费市场,贯彻落实好扩大内需的方针。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大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力度,促进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切实抓好家电下乡、建材下乡,扶持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

  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发展新型交易方式,建设城市与农村、产地与销地协调发展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落实国家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税收减免政策,鼓励城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市场延伸,提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率。积极开拓农产品的营销渠道,搞活农产品流通,让特色农产品走进全国和国际大市场。

  农村金融的供求矛盾困扰农村经济发展,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打造农村投融资平台,有效增加对农村的信贷投入。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健全农村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科技和农村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农村地区,全面形成农村金融创新的长效机制,夯实农村金融基础,加大推动农村金融科学发展力度。

  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关键在农业,潜力在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支撑在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关健在农村,要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发展农业生产力,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着力解决农村发展的问题,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努力为稳定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