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国最大的城市。全国人民关注她,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更关注她。

邓小平,对上海一往情深,他在驾驭中国改革开放航程时,总是善于抓住这个龙头。

如果说长江是一条绵延千里、腾飞长空的巨龙,那么,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就是龙头。

只有龙头高高昂起,吟啸四海,才有腾云环宇的龙的腾飞。从1988年至1994年,连续7个春节,邓小平都是在上海度过的,那一次次“向上海人民拜年,向上海人民问好”的亲切声音,深深地印在上海人民的心中。

……

上海西郊,有一所全国最大的花园别墅——“414”招待所。这儿围墙高耸,戒备森严,历来只接待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然而,自1967年毛泽东最后一次住进这儿后,这座偌大的别墅整整空关了10年。

1979年7月16日至25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来到上海视察,住进了“414”的1号楼。他每天早上都要到花园散步。几天下来,他走遍了这座院落的每个角落。他在思考着一个问题。

一天,邓小平在散步时,走到市委招待处处长面前,把几天来的想法亮了出来。他指了指“414”的院子,说:“这么大的房子,这么大的花园,管理它要花多少钱哟?!专门为我们几个大老爷……一年又能住几天?”

“这么一块美景如画的黄金宝地,我看应该对外开放!让外国人来住,收了外汇,支援四化建设……”

以后的几天中,邓小平早晨散步时,就帮助陪同市委招待处处长规划“414”对外开放后的蓝图……

7月24日下午,邓小平会见了上海市委全体常委。谈话中,邓小平说:“我这次来‘414’住了10来天,天天都在谈生意经。这么大的花园别墅,给外国人住,可以收外汇嘛。”最后,邓小平明确地指示:“我给你们半年时间准备。半年以后,‘414’就对外开放!”

在场的市委常委们露出了始而惊、继而喜的神色。

邓小平打开“414”大门的消息很快传到北京,传到全国,引起了连锁反应。不久,各地类似的花园别墅也先后对外开放。

“414”开放以后,接待的第一批国外客人是美国的林德普雷顿豪华旅游团。之后,还先后接待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日本天皇等国家元首。

“414”开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效益。最重要的,它使刚刚制定不久的开放政策在上海人民心中扎下了根,使世界各国看到了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决心。

1982年2月21日上午,邓小平在上海市领导人陪同下,走进了曲阳菜场。这时,早市已过,一些柜台仍在营业。

“是国营的吗?”邓小平问。

“这是知青办的合作菜场。”有人答。

邓小平向青年营业员们点头致意,详细询问摊位上各种蔬菜、鱼、肉等的价格,并说:“知青办的好嘛。”

接着,一行人来到一家新建的百货商场。这也是一家知青办的合作企业。邓小平仔细地观看了橱窗里和货架上陈列的商品,关切地询问:“居民需要的东西都有得卖吗?”营业员说:“居民日常生活用品都有供应。”邓小平满意地点点头。

正在采购东西的市民认出了邓小平,蜂拥围拢过来,向邓小平问好。邓小平向这些居民连声问:“新村的文明设施跟上了没有?”“这里的住宅是哪一位工程师设计的?”

来到大连西路250弄22号居民姚凤兰家中时,这位上海服装二厂的退休工人正在手拿抹布揩拭台子。看到客人登门,女主人失声招呼:“请进,请进!”

邓小平询问了女主人的家庭情况,并走进姚凤兰儿子的新房参观,环顾了新房里的摆设,含笑地点点头。接着来到姚凤兰的房间,看到摆设舒适、整洁,摆放了大小两台电视机。还看了铺了瓷砖的洗澡间。邓小平满意地对姚凤兰说:“你们生活好,我就高兴。”

告别女主人走出门外,周围的居民都从窗口探出头来,向邓小平招手。邓小平先举起右手,然后又双手合抱,向群众致意。

随着上海商贸改革的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农贸市场随之而起。这一年,上海兴建了永安路黄鳝交易市场,它连接着沿江7个省的几十家水产部门。次年,上海又成立了三官塘桥禽蛋市场,江、浙、鲁、皖、冀、陕等地的蛋、鸡源源不断涌进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活鸡市场。上海市民形象地说,这是“小黄鳝游进大上海”、“百万雄鸡下江南。”

……

在中国近代史上,上海曾是远东最大的贸易金融中心和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被称为“东方巴黎”。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对国家财政的贡献仍曾长期居全国各省市之首,独领风骚几十年。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南部沿海几个经济特区迅速崛起,显示了蓬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上海“老大哥”的霸主地位动摇了。尽管1984年5月上海被批准为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上海处境被动,特别是从1988年开始,经济效益连年滑坡。

上海的发展有困难,但也有它独特的优势,在构思如何迈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更大步伐时,邓小平将目光移向了这座基础雄厚的特大城市,落在纵贯该市的黄浦江东侧的那块尚显荒芜的土地上。

1988年的除夕之夜,一场纷纷扬扬的瑞雪,使申城“不知诞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朝夜开”。邓小平在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江泽民陪同下,来到上海各界人士春节联欢会上。精彩纷呈的晚会结束后,邓小平走上舞台与演员们亲切见面。

那一年甲肝肆虐上海,曾一度人人自危,外出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用消毒皂反复洗手。演员们内心盼望与敬爱的邓小平握手,但又从他老人家的健康考虑,只能以掌声表示崇敬之情。不料,邓小平主动伸出手来,与每一位演员握手,祝贺演出成功,新春快乐。演员们紧紧握住邓小平温暖的手,激动不已。

1990年初,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特别关注了浦东的开发、开放工作。

回京后,邓小平对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们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一件事,我还要说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东开放,你们要多关心。邓小平特地要求李鹏,负责抓一下浦东的开发和上海的发展问题。

3月3日,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进行了谈话。他提出:“我们要实现适当的发展速度,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面打圈子,要用宏观战略的目光分析问题,拿出具体措施。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源。”说到这儿,邓小平亮出了底牌。他加重语气说:“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后,4月,中共中央正式宣布关于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将浦东开发开放作为今后10年中国开发开放的重点。

于是,浦东这块被多年遗忘的角落开始沸腾了!建设大军接踵开来,机声轰轰,灯光彻夜通明。重塑上海现代国际大都市形象的规划,从这儿开始了!

时隔1年,1991年1月28日至2月18日,邓小平又踏上这块热土。

“我们说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一到上海,邓小平就感慨地对上海市负责人说:“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很多,但是没有考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上海人聪明,素质好,如果当时就确定上海也设经济特区,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

他驱车亲临浦东视察。再三叮嘱市负责同志:“抓住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

邓小平还察看了南浦大桥工程。他一再强调,要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建设,指出:“能早上的就集中资金早上,早上一年早得利一年,不然要拖到下个世纪去了。”

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的朱?基,向邓小平汇报了浦东开发开放中“金融先行”的一些打算和做法。邓小平听后,精辟地说:“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邓小平十分关心市场的发展,关注证券、期货、技术等这些新兴的大市场。他明确指出:“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番讲话震聋发聩,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上又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

1月的最后一天,邓小平在朱?基陪同下,视察了上海航空工业公司。公司总经理向邓小平汇报了该公司的发展情况:这是中美合作建成的一个现代化的民用航空工业公司,生产的10架MI)-82型飞机5架返销美国,总经理向邓小平提出,希望国家制定保护民族航空工业的政策。邓小平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同时,邓小平指出:坚持改革开放和加强国际合作,飞机制造业是很有前途的。

在离开上海前,邓小平再三叮嘱上海市负责人:“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试第一个就要准备失败,失败也不要紧。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犹如催春的暖风,吹遍祖国大地。而上海之行,是邓小平这次南下的最后一站。?2月3日晚,农历除夕之夜。邓小平与上海市党政军负责同志、老同志及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共迎猴年新春佳节。

当邓小平、杨尚昆出现在会见大厅时,全场掌声如雷。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市长黄菊迎上前去,说:“我们代表上海1300多万人民向你们拜年,祝你们新年快乐,健康长寿!”邓小平、杨尚昆含笑说:“向你们拜年!向上海人民问好!”

春节过后,邓小平通过听汇报,与人交谈,了解情况。他充分肯定1991年上海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绩,并开诚布公地坦言道:“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邓小平分析了上海加大改革力度的有利条件,说:“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上海民心比较顺,这是一股无穷的力量,目前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他特地谈到浦东:浦东开发比深圳晚,但起点可以更高,我相信可以后来居上。

邓小平对上海的发展寄予很大的希望。他说:“上海一年就有很大的变化。三年会有更大的变化。”他嘱咐有关负责同志:“上海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根据邓小平的谆谆嘱托,以浦东开发为契机,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加快了步伐,创造了奇迹。1992年至1993年,上海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比80年代增长水平翻番。

1993年1月,上海的建设者们在辛勤的工作中迎来了鸡年新春。

22日晚,举国共庆除夕。在上海各界人士齐聚的会见厅,邓小平对上海的建设者们给予了高度褒奖。

邓小平说:“我向大家拜年,祝你们春节愉快,并通过你们向全体上海人民,首先是上海工人阶级拜年。上海工人阶级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带头羊。”

“上海人民在1992年做出了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邓小平还谈到:“当然,走一步,回头看一下是必要的。要注意稳妥,避免损失,特别要避免大的损失。有一点小的损失不要紧。回头总结经验。改正缺点就是了。”

上海人民没有辜负总设计师的期望。1993年,上海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509?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超过全国的增长速度;浦东开发成果显著,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0%,高于全市的1倍。

1993年12月13日,上海细雨霏霏,6级的冬风裹挟着刺人的凛冽寒风扑面而来,气温骤降至摄氏零度左右。

这天上午,邓小平身着大衣、头戴帽子,不顾年高天寒,视察了浦东。

登上杨浦大桥,邓小平凝神眺望。面前,车流滚滚,人声鼎沸,寒风细雨中的浦东一派热气腾腾的建设景象。邓小平笑了,笑得那样慈祥、那样动情。

脚下的杨浦大桥,创下了一项世界纪录——它是世界第一跨度的斜拉桥。那高高举起的斜拉桥梁,犹如一双巨人之手,扯起了上海腾飞的风帆。邓小平握着大桥建设总指挥朱志豪的手,赞扬道:“这是上海工人阶级的胜利。我向上海工人阶级致敬!”他高兴地与市负责同志及朱志豪等在大桥上留影。

车缓缓行驶。邓小平参观了内环线浦东段及罗山路、龙阳路两座立交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