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引述台媒報導,近日,台北一市民到著名的士林夜市買了一包切片的菠蘿和芭樂,要價560元新台幣,後來他又去買同樣的一份,要價變成335元,一天之內同質同量不同價,他覺得事情蹊蹺,後經知情人指點:第一次攤主可能把你當大陸客了。買主非常氣憤投訴攤主,攤主只是反復說“沒有啦”“不會啦”,並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

士林夜市現在的主顧主要是遊客,其中又以大陸游客最多,水果攤上的標價比如半斤150元本來就高,當地人到一些小的傳統夜市去買,同樣的水果只花1/4的價錢。在高價的基礎上,見到大陸游客再抬價,即使遊客一時“無感”,但宰客的傳聞卻會成為夜市的致命傷。

照導說,台灣各地夜市曾以惠而不費、食物多元、攤主熱情而成為“傳說”,各地的夜市是大陸游客必到之處,當客流帶來錢流,有些夜市攤主卻忽略了“客” ,只看到了“錢”,以為“人傻錢多”而偷工減料、抬高價格或者拋棄特色,什麼好賺做什麼。台北“夜市達人”朱學恆寫過一篇《崩壞的士林夜市》,痛陳士林夜市的“蚵仔煎乾癟”、“羊肉如橡皮筋”,且賣的小吃都一樣,“觀光夜市再這樣搞下去,一定垮掉。2012/06/20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