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老百姓开始相信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绝对比拿燃烧瓶的对抗性表达方式,要好得多”。 破天荒的,拆迁户张华成了“湖南法治人物”。

“老百姓开始相信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绝对比拿燃烧瓶、汽油弹的对抗性表达方式,要好得多”。

破天荒的,拆迁户张华成了“湖南法治人物”。

2012年5月7日,他的照片出现在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湖南日报》第四版的中间位置,版面套红,标题“2011年度湖南省最具影响力法治人物”。

这是一个带有浓厚官方色彩的评选,由湖南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10人当选。

唯有张华,没有明确的身份,评选介绍提到他时说:“张华作为拆迁户……”另外9人,有副市长兼公安局长、法学院院长、司法所长、法官、检察官、法医、人民陪审员、禁毒志愿者和法律援助组织(群体)。

2012年5月26日,一个阴天,南方周末记者见到了他。汽车沿着一条崭新的六车道马路,向着长沙北郊的开福区青竹湖镇进发。路两旁是青绿色的小山,未竣工的别墅群,山背后是当地富人们的后花园:青竹湖高尔夫球会。

张华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讲述自己的维权故事。自2006年起,他与这片领地背后的开发商和政府关系一直磕磕绊绊。起初,强拆当头,他处于弱势地位,被迫签下协议;没想到,这个农民居然自学了法律,启动了六七十个官司,把强势的政府拖回谈判席。

一发不可收。张华不仅替自己告,还帮别人告。他让省、市各级政府的官员疲于奔命,有段时间,当地国土部门的官员每周都在不同的法院和他见面。

现在,轮到政府着急。

除了办案、开庭,张华足不出户,苦闷的时候,会放一些佛教音乐,他说自己已心如止水。 (杨抒怀/图)

上访不是办法

最近两年,农民张华狂热地迷上了法律。他几乎足不出户:白天研究案例,夜里写法律文书,熬到凌晨两点。

这种执著的劲头,只有当年他迷恋李小龙、苦练截拳道时才有过。那根曾被张华舞得虎虎生风的双节棍,静静地摆在案头,中间的铁链已有了锈迹。旁边一摞用A4纸打印出的法律文书,却越堆越高。

1976年生人张华,长于农村,高中文化。2004年之前,他是一家电缆附件厂的业务员,在疆、陕、甘、宁一带奔波。回湖南老家结婚后,他不再漂了,盖了一间三层的房子,楼下商店楼上歌厅旅社。

月入万元,安逸富足,张华归结为:选址好。不过,新房盖了不到两年,2005年底,青竹湖高尔夫球场二期工程也来了。

张华的第一反应是:“我给你(征收方)10万块钱,你能不能不拆我的房子?”这位农民自认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跟一般的农民不一样的是:除了练截拳道和双节棍,他坚持看报纸、写日记。

没辙,拆是板上钉钉的。张华坚持:房子是新盖的,要多一点补偿。也没辙,价钱人家说了算。

第一次告状,就碰了一鼻子灰。2006年10月和11月,长沙市开福区法院和长沙市中级法院,均认定限期腾地决定书是“不可诉的国家行为”,驳回张华的请求。

被迫签下协议,张华拿了35万元,开始上访。他不服。

2007年隆冬,张华爬上开往首都北京的火车。那天是农历十月初十,极冷。他和友人合租在北京前门附近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平房内。

在上访日记中,他写道:“作为一个农民,我深深地感触维权的难!虽然中央有这么好的政策,但正因为有开福区的××、市政府的××等恶人,才激发我心中的怒气。”

两个半月,跑遍几乎所有可去的衙门,还有“焦点访谈”,除了国家信访局给了一纸信访回执,没有任何进展。

一名记者诚恳相劝:上访不是办法,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回去好好研究行政诉讼。在北京,张华遇到过上访几十年的老访民,目睹过访民被截访者殴打。

“我还是年轻人,不应该跟他们一样耗在那里。”张华动摇了。旧历年的倒数第二天,他又爬上火车,返回了长沙。

那年冬天,南方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张华家中的摩托车,因为七十多天没有骑,死活打不着火。归来的张华,启动另一台机器——法律诉讼。

诉讼战役

张华在2008年春天买了电脑、牵了村里的第一根网线,购置了打印机和装订机。他还跑到书店,将标有“行政”、“土地”字样的法律书籍悉数搬回。

两个未曾谋面的行政诉讼律师——王才亮和袁裕来,被他视为楷模。互联网上所有能够找到的王、袁二人的博文和办案手记,均一一收集、打印、装订,反复研读。他还正式拜专事拆迁业务的律师王才亮为师。

用坏了两台打印机、研读完涉及征地拆迁的法律法规,张华再进法院。

第一次出手是在2008年8月底,他状告长沙市政府的批地行为违法。那份他亲手书写的状子,末尾还摁了鲜红的手印。后来他才知道,其实诉状上签个名就够了,只有菜鸟才会摁手印。

两个月后,案子在长沙市中级法院开庭,被告席上有政府官员、有开发商的律师,一排整整坐了6个,原告席上,张华孤身一人。尽管事前有过准备,他仍面红耳赤,讲话结结巴巴。

出庭虽不成功,法庭的神秘感却一下子破除了。张华不仅毫不气馁,还一口气启动了六七十个官司,将他家所在的绿城青竹园项目,从立项、审批、规划到报建等每个环节,都找出了漏洞,逐一起诉。

被他告过的湖南省一级的部门包括公安厅、审计厅、建设厅、国土厅、民政厅、省发改委、省工商局等等,省林业厅成为被告只因这个项目占用了部分林地,而水利厅仅是因为项目涉及储水许可。

长沙市政府各个行政部门,粗略统计至少有16个局被告。市国土局最惨:该单位应诉的人已经换了几茬,张华还在告。

与项目相关的部门,几乎无一幸免。每个案子,基本都要穷尽法律程序。

2008年他状告长沙市政府的案子虽然败诉,但是一直申诉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直到2010年底再审请求被驳回。

长沙市下辖的开福区政府和青竹湖镇政府,也被告了多次。青竹湖镇政府专司维稳的工作人员提起张华,一脸苦笑。“我们一天到晚搞手脚不赢(长沙方言:手忙脚乱)啊”。他认为,张华的行为,浪费了太多的司法资源和行政资源。

不过,从维稳角度来看,张华并不让人头痛,因为他“不闹事,不上访,依法维权”。

张华自己的总结是:“行政诉讼,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抗争的过程。”

两年下来,尽管官司负多胜少,地方政府对张华的态度明显变软,偶尔释放善意:主动免去张华儿子上小学的学杂费,镇政府领导在张华父亲生日时以个人身份前去拜寿……在安置房的问题上,虽然不同意张华的诉求,但也不强迫他接受政府的方案。

“湖南较真哥”

渐渐地,每次张华出庭,旁听席上从各地涌来的拆迁户越来越多。不少人觉得他的水平还不错。本地律师一般也不接拆迁案子。

张华后来回忆说,自学法律,本来是为治自己的“病”,结果,久病成医。

作为公民代理人,他已经办了一百多个征地拆迁类案件。两起经典案例,令他很自豪。

2010年初,张华代理长沙市望城县拆迁户肖金成的案子,告赢了望城县国土资源局。同年,他帮本地青竹湖镇拆迁户胡新民把行政复议裁决申请书递到了国务院。最终,地方政府以撤回申请为条件,同意协调解决问题。

除了征地拆迁,张华还代理退伍军人安置、上访者被劳教等各种案子——都是告官。他的办案地域覆盖到长沙周边的湘潭、株洲、岳阳等地,但活跃的中心舞台,仍是省会长沙。

据《财经》杂志统计,2006年至2010年11月份,三年多时间里,长沙与征地拆迁相关的非正常死亡高达19例。长沙由此被媒体称为“拆迁之城”。

2010年4月,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的周强在这个多雨的南方城市,接任湖南省省委书记。他力推“法治湖南”建设,宣布要把法治环境塑造成这个中部欠发达省份的软实力,并提出到2020年要“率先建成法治政府”。

2008年春,湖南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国内首部行政程序规章——《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当时周强是省长。

法治湖南与拆迁之城,二者的重叠之处,正是张华驰骋的战场。湖南当地媒体一面苦口婆心地劝导官员们依法行政,一面也对偶尔出现的、以较温和方式挑战政府的公民,报以褒扬态度。

在一起信息公开诉讼中,张华终于一炮而红。

2011年5月,张华作为拆迁户,要求所在镇政府公开两份拆迁文件,被拒。为此,他向开福区法院起诉。4个月后,张华胜诉,但政府仍拒绝公开。2011年11月,张华又向法院递交了强制执行申请书。在法院和政法委的协调下,镇政府最终公开了这两份文件。

这位农民的不依不饶,引起湖南本地媒体的兴趣,称其为“湖南较真哥”,并对该案作了连续追踪报道。

2012年初,张华被湖南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潇湘晨报》列入“年度风尚公民”的候选名单。十多个身负摄影器材、灯光设备的工作人员,闯入了张华的办公室,以极为繁琐但专业的方式,给他录制了一段视频。

有记者问张华的感受,他淡定依旧:“我证据确凿,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赢”。

真正的高潮,则是他当选湖南省法治人物。官方评语是:张华的做法,是现代法治社会化解矛盾纷争的理性选择与正确途径。

湖南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壮志坦言,张华源自媒体的推荐,入选后就有争议,“地方党委政府、个别与他有直接接触的,觉得张华的当选,可能会让他们的工作陷于被动和尴尬”,曾提出不同意见。

最终,25名评委中,还是有13人将票投给了张华,正好过半数。自湖南最具影响力法治人物评选设立以来,第一次有拆迁户当选。

陈壮志对张华个人并不了解,但他坚信,张华出现的大背景,是近年来法治湖南的建设,建立起了公民对法治的信仰——老百姓开始相信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绝对比拿燃烧瓶、汽油弹的对抗性表达方式,要好得多”。

“跟和尚每天念经一样”

拆迁户戴了法治人物的帽子,最尴尬的是基层政府。青竹湖镇的官员无奈地说,看着张华现在仍然不依不饶打官司,不愿意搬进安置房,“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办”。

法治人物评上了,官司还在继续。张华仍坚持要有田有地、像正常农民一样自建房屋。

5月30日上午,身穿白色短袖的张华,又出现在长沙市雨花区法院的法庭上。被告是湖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张华认为其在青竹湖项目的审批上存在违法行政。

法官问张华,是否申请合议庭成员回避,张华以精准的法律话语回答:“暂不申请”。

庭审间隙,出庭应诉的住建厅法规处官员抱怨,为了赶这次庭审,他不得不清晨6点多从外地赶回来。

另一位到庭的官员则认为,征收问题应该去告国土部门。这是他第四次跟张华在法庭上见面,双方都熟了,他笑问:“你老找我们规划部门干嘛?就知道欺负我们。”张华也轻松回应:我向你们申请公开三公消费的信息,你们没公开,我也没告你们,够给面子了吧?

因自家征收问题而启动的六七十个官司,只达到了他规划中的一半,他还将继续针对青竹湖项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继续告。至于公民代理,他说将有所选择,主要偏重代理一些“有法治意义的案子”。

张华相信自己维权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评选法治人物时,亲朋好友、网友、拆迁户纷纷帮着投票;打行政官司时,法官、被告上法庭的官员,都愿意跟他交流;在他所在的长沙市开福区,因拆迁而用生命抗争、以暴制暴的案例,少了,跟着他学法律、打官司的人,越来越多了。

南方周末记者问张华,是否想对全国的拆迁户说点什么。张将双手撑在办公桌桌面上,缓缓说出了他的答案:首先,一定要抗争,要敢于说不;其次,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智慧,要到案件当中来,注意诉讼时效,及时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顿了很久,他补充道:“一定要理性,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这一点,请你在报道中一定要写下来。”他说。

律师袁裕来认为,张华的存在,能让目前的官民对立找到一个结合点,解决一部分矛盾。律师王才亮对这位弟子评价颇高,他认为张华的优点是能吃苦,理性,不做一锤子买卖,而且,“张华的思想是以化解矛盾、解决矛盾为中心,这个和法律人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这位农民还有更宏伟的目标——成为一名真正的律师。

按照国内司法考试的规定,高中毕业生张华必须先要拿到本科学历,才能够参加考试。为此,张华已经报名参加了一所高校的函授班,准备获得文凭再去攻克司法考试。

每个月,张华要买一千多块钱的书。他刚列出新购书单是:《追寻律师的传统》,《大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

这或许是他如今能在法庭上滔滔不绝的底气所在。很多时候,张华还是会强调:“我只是个农民”。被张华弄得苦不堪言的官员们苦笑:“张华,你已经不止是个农民了啊”。

2012年5月30日,张华告湖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休庭时,那位出庭应诉的规划处干部,笑着用长沙方言问张华:“你每天搞咯事情(告政府),有味(有意思)么啰?”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张的回答是:“这就跟和尚每天念经一样,是一种修行,你说,有味么?”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