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来,没有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比孔子的遭遇更离奇。在中国大陆被屡次砸烂、打倒、打倒后再踏上一只脚的时候,他在世界各国,包括华人与外国人中,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思想与儒家文化在世界各国华人家庭、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得到了更好的继承与发扬。改革开放后,尤其西风东渐愈演愈烈的这些年,孔子在中国大陆被重新抬了出来,并逐渐被包装成一面旗帜。在过去短短五年里,两百多个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成立,成为输出中华文化与价值观的先锋队。有学者认为,两千年前的孔子与儒家思想,成为当今中国最大的软实力。

 

说孔子是中国最大的软实力并不过分,近现代中国人长期忽略、抛弃自己拥有的精神财富,舍本求末的事并不鲜见。在当今大家都在谈软实力的时候,更应该对自己的物质与文化遗产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吸取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的同时,发扬与光大自己文化中的精华。

 

说起被忽视的孔子,笔者回顾了在西方的生活经历,发现当今在我们谈论文化、价值观与软实力的时候,其实还忽视了一种比孔子与儒家思想影响更大,也更能代表中华文化与软实力的东西,那就是中国饮食文化。如果要我提一个西方人口中最普遍使用的中国文化用词,那可能就是Chinese Food (中国食物,中国菜)——无论在好莱坞电影、电视报纸媒体中,还是在我们同西方人的日常交往中。

 

那么,Chinese Food 不只是一些食物,还是一种文化,为什么我把它提升到与孔子相同的高度?

 

记得20多年前第一家麦当劳在天安门广场附近开张的时候,曾经引起了文化界一番议论(和几年前故宫里开了一家星巴克引起的议论相似)。有人认为,麦当劳不仅仅贩卖汉堡包,它们也是推销美国的文化与价值观的先遣部队。争论不了了之,可不久后发生了89事件,一家美国媒体重提这个话题,再次把麦当劳与美国价值观联系起来,大作文章,从而引起国内一些保守文化人的恐慌,号召应该抵制麦当劳、肯德基与比萨饼。

 

1992年小平南巡后,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随着财富的增加,中国人也更有自信,与此同时,各种来自美欧的食物连锁店遍地开花。几年前,麦当劳与肯塔基已经开到了本人的家乡小城随州市。当我看这种在西方被称为垃圾食物,只有在我们没有时间为孩子做饭的时候才允许他们到这里偶尔吃一餐的快餐,在中国的小城始终生意兴隆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小小的汉堡与炸鸡腿,同好莱坞大片一样,一定是凝聚了美国的文化与价值观,展现了某种令人不解的软实力。

 

其实,美国快餐文化里隐含的商业信用、道德理念与经营手法,处处显示了美国的文化与软实力。笔者日前在随州肯德基门前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询问带孩子来买炸鸡腿的母亲为什么选择这里用餐,而不是去离肯德基不到50米远的中国小吃店,以及样子与味道都与肯德基炸鸡腿差不多价钱却便宜一大半的炸鸡小摊时,得到回答最多的竟然是“这里干净,吃得放心”(第二多的答案是“孩子喜欢这里的气氛”,第三多的答案是“这里食物质量保障,味道始终如一”)。当笔者就第一个回答追问一句:这里也是中国人开的,这些鸡和用料也是中国的,你为什么就单单认为肯德基干净?答案竟然是:人家是连锁的,是美国人管理的。

 

这一句“美国人管理的”听得笔者心里五味杂陈。在中国的肯德基不是没有出现过食品质量问题(例如苏丹红事件),但普通的大众已然对它的质量有信心,很显然是对美国的管理文化的信任。能代表美国文化与价值观的显然不是这些汉堡包与炸鸡腿,更不用说这些快餐能有什么软实力了,可一个“美国人管理”却远远超出了饮食与饮食文化,而上升到国家的软实力层级。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

 

说起饮食文化,走遍世界各地的笔者可以自豪地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饮食比“Chinese Food”(中国食物)传播更广,影响更大。无论从中华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与渊源,还是其多样性与复杂性,也远远不是星巴克、比萨饼、肯德基可以相比的,一度堪与中国食物相提并论的法国大餐,从受众与评价上,也早就不是中国食物的“对手”。

 

如果说我们曾经轻慢孔子与儒家,那么,我们尚未发现的最大文化财富与借此走遍世界的软实力,正应该是中国饮食与饮食相关的文化。最近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起广泛关注,正说明了这一点。这部片子让我们发现了自己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早就在世界饮食文化中占据了不可取代的地位,遍布世界各国的唐人街以及散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大店小摊“中国菜”,已经成为地球上的一道风景线,多年前笔者访问南美接近南极洲的地方时,看到在孤零零的地方有一家中国餐馆。当地人说,世界上有路的地方,就有丰田车,世界上没有路的地方,都有中国餐馆。

 

然而,实事求是的说,中国餐馆与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国文化,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中国食物与麦当劳、肯德基相比,中国饮食在海外是有饮食,暂时却并没有形成文化,离成为我们输出文化与价值观的载体,展示中华软实力还差很远。究其原因,当然和我们这些年总体来讲文化中缺乏了核心价值观有关,但也不能排除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财富重视不够,政府与民间组织支持不到位,以及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

 

就拿中国菜名来说,中国菜式花样翻新,长期以来,根本没有统一的名字,曾经出现了有些中餐馆把“春鸡”翻译为“没有性交过的鸡”这种笑话,这其实与中国相关部门不作为有关。去年中国相关部门发布了中国菜的统一译名,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与这个容易解决的问题相比,影响中国饮食与饮食文化最大的就是毒食品,例如地沟油等。就本人所知,当地沟油的消息传到国外后,一些喜欢喝“早茶”的外国朋友已经不再敢吃油炸点心如春卷、油条等,这严重影响了中国食物的声誉。而真正损害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饮食文化,还有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民族在国际上的声誉与“软实力”。

 

加强对食物的监管,消除毒食物,同时加大力度对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作为国家软实力的研究、宣传与推广,应该成为政府与民间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国内著名的“沙县小吃”给我们很多启发。“沙县小吃”供应的食物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作为一个小县城的文化品牌,也不可能大到什么规模,然而,“沙县小吃”的招牌竟然能够遍布全国各地。很多时候看到“沙县小吃”的招牌与小店,我都有一种感动。我感受到的是一个小县城走出去的毅力与文化,我甚至能够感受到一个小县城的“软实力”。

 

中国一些地方的特色食物例如四川菜与湖南菜,可以说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了,而且也得到越来越多华人华侨和当地外国人的喜欢。但是,这两个地方的政府部门到处招商引资,却很少看到他们到世界各地举办与饮食有关的文化活动,也与遍布各地的菜馆并无文化上的联系。其实,此中有很多事可以做。

 

“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堪称文化中的重头戏,中华饮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独树一帜。笔者思索,如果我们不是以“孔子学院”为载体来传播中华文化、展示软实力,而是以“中华料理”、“中国餐馆”、“中国饮食学院”等作为平台,恐怕效果会大大不一样,会有更多的外国人参与进来,不但外国人不会指责我们“文化侵略”,反而会“口服”心服吧。

 

杨恒均 2012615日 随州 

原发 天大研究院 有删减

参考阅读:

中国应加强对海外留学生的服务

农民工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黑眼睛看世界》

儒家思想、自由主义与普世价值

欢迎你到澳洲来,耶——

杨恒均: 舌尖上的中华“软实力” - 杨恒均 - 杨恒均的博客

                                            随州麦当劳前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