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菲律宾因主权纠纷而在海上对峙,往日没人留意的美菲共同防务条约突然成为关注焦点。不过,现实的政治考量可能会压倒这份几十年之久的协议。

*抖掉尘土翻出老条约*

在华盛顿和马尼拉,人们把尘封了多年的美菲共同防务条约拿了出来。1951年签约的时候,很多人还没出生呢。

有关官员试图确定,万一菲律宾和中国在苏比克湾大约200公里外的一处与世隔绝的环礁湖发生军事冲突,美国是否必须依约援助菲律宾。

4月间,中国政府的船只阻止一艘菲律宾海军舰只在斯卡伯勒浅滩(中国称“黄岩岛”)附近逮捕中国渔民,中菲两国随后都派出船只,在岛礁周围对峙。两国都声称对这处海域拥有主权。

美菲共同防务条约并没有明文提及南中国海。不过,菲律宾外交部目前正在散发1979年从美国官员那里收到的信函,以此来证明条约范围涵盖菲律宾在南中国海的主权要求。这包括斯卡伯勒浅滩和好几个国家都提出主权要求的斯普拉特利群岛(中国称“南沙群岛”)中的一些岛屿。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曾说,美国“将信守条约义务”,但她没有就美国会如何回应她所说的“假设性事件”做出表态。这类假设包括中国进攻无人居住的斯普拉特利岛上的菲律宾军队。

*美学者:美国不会为一纸协议而跟中国开战*

夏威夷东西方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丹尼·罗伊认为,人们太过推敲条约以及历年相关声明的文字细节了。

他说:“我宁愿从更高的角度去俯瞰,看看在我们所能预想的各种情形下怎样做才符合美国的最佳利益。显然,如果美中为了所谓斯普拉特利群岛中的任何一个岛而开枪打仗,那简直就是发疯了。美国和中国都不会为了区区一纸文件而有意走入这种疯狂局势。”

*菲律宾无力单独对抗中国*

菲律宾本身只有一支老旧的海军舰队,配备着十来艘轻型战舰,连一架喷气式战斗机都没有,根本就不具备跟实力雄厚的中国军队交战的火力。

因此,罗伊说,马尼拉声称如发生冲突美国有义务协防菲律宾,这并不奇怪。

罗 伊说:“当然,以尽可能强有力的方式来解读美菲共同防务条约符合菲律宾的利益,这是想尽可能把美国拴住。但我们必须明白,所有各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菲律 宾的算盘就是趁着自己还有机会的时候赶紧推动自己的主权要求。中国将来在那处海域投射武力的能力会变得更强,到那个时候,菲律宾再这么做可就没那么容易 了。”

*求美军援 菲律宾人心情复杂*

对菲律宾人来说,请求美国提供军事援助让他们心里五味杂陈,难以平静。

菲律宾曾是美国的殖民地。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把菲律宾从日本占领下解放出来。但是, 1991年,在日益高涨的反美情绪中,菲律宾参议院关闭了美国驻菲军事基地。不过,1951年的美菲共同防务条约并没有被废除。

菲律宾大学荣退教授卡罗里娜·赫尔南德斯提到,有些几十年前鼓动把美军赶出菲律宾的人,如今回心转意了。

她说:“即使是在那些左翼组织内部,也有人认识到菲律宾靠自己顶不住中国。因此,由于美国在南中国海、也就是西菲律宾海的战略利益和菲律宾此刻的战略利益相吻合,有人期待美国会出手捍卫两国的共同利益。”

*美国会为中国放弃菲律宾吗?*

身为马尼拉战略与发展研究所的建所所长的赫尔南德斯解释说,很多菲律宾人担心,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贸易关系会压倒美国在菲律宾的战略利益,这种战略利益可以追溯到1898年。

她说:“仍然有很多人认为美国靠不住。这些人认为,美国不会冒着让脆弱的美中关系破裂的风险来保卫菲律宾的海洋利益。他们认为,美中双边关系不仅在本地区而且在全世界的权力重组中都实在太重要了,美国不会向菲律宾伸出援手的。”

前美国国务次卿约翰·博尔顿说,如果美国真的为了迁就中国而不顾菲律宾,那将是一个错误。

博尔顿说:“菲律宾有权依据地质、历史和条约等等对他们认为属于自己的领土提出合法的主权要求。我认为,共识是:实际上是中国的领土主权要求太过份了。”

博尔顿认为,华盛顿应当鼓励东南亚国家联盟解决彼此间的领海纠纷,这样各国就可以形成统一立场,并和美国一道表明:不容忍中国夺取对国际海域的控制权。

*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

曾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博尔顿预测,在领海主权要求上,中国会不断试探性地推进,直到遇到真正的阻力为止。

身为共和党人的博尔顿说:“我担心,他们(中国方面)会借机利用美国对即将到来的选举的关注。他们看到奥巴马有可能败选,因此就尽可能挤兑白宫的软弱总统。因此,我认为东盟国家真的有必要在短期内团结起来。”

有些分析人士说,如果北京觉得现任美国政府只知讨好,那就错了。他们说,假如中国军队凭借优势压倒菲律宾海军,美国肯定会考虑派第七舰队航母战斗群收复有争端岛礁。还有人预测,在短期之内,所有各方都会找到体面的下台阶,减缓矛盾。

不过,这会让本地区更广泛的领土纠纷继续处在悬而未决的状态,而同时,中国越来越强硬地在资源丰富和战略地位重要的南中国海宣示主权,而美国也示意不打算放弃亚太强国的地位。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