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经济不景气之际,中国大陆出台的一批惠台措施在台湾引起广泛关注。业界和学者既乐观也担忧。台大经济学教授林向恺的总体评价是,短多长空。

周一,几乎所有台湾主要媒体都在头版刊登了厦门海峡论坛大会上宣布的一揽子惠台新措施。新措施包括给在大陆的台湾企业提供600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额度,进口台湾稻米,增加大陆到台湾旅游的人数,放宽台生到大陆的读书和就业的限制,并进一步简化台胞进入大陆的手续,台胞证签注期限从一年延长到两年等八大项。

这些新措施是在台湾经济疲软,就业压力增加,薪资长期不长,人才流失忧虑日益加重的时候出台的,因此备受各界的关注。

*亮点一:6000亿元贷款*

台大经济学教授林向恺认为,这一揽子惠台措施中有两个亮点,第一是给在大陆的台商提供600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第二是开放台湾稻米的进口。林向恺对美国之音说:

“台商在中国(大陆)投资生产,它们本来就需要资金周转。假如中国能够在国内提供必要的融资,当然会给台商取得资金提供方便很多”。

林教授说,目前台商在大陆要获得贷款比较困难,因为大陆的银行大都是官办的,国营企业是它们的主要客户。而台商从外面融资比较麻烦,而且还有汇率问题,成本也会高一些。林向恺还表示,台商能够在大陆得到贷款也可以减少台湾资金大量流入大陆,从而降低台湾承受的金融风险,加固台湾的金融防火墙。

但不利的一面是,台湾金融机构可能因此就失去了大陆台商的很大一部分业务。不过,总体来看,大陆给台商提供贷款的利大于弊。

*亮点二:稻米进口*

在谈到台湾稻米输往大陆问题的时候,林向恺表示,农业在台湾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果大陆方面能够安排台湾稻米进入大陆市场,对台湾经济和台湾农民都是很重要的,至少在短期是一个利多的因素。但是他担心,由于台湾稻米生产成本高于大陆,这种出口是否能够长期持续下去还是一个未知数。

台湾农民对大陆将开放进口台湾大米的决定做出积极的回应。花莲县有机稻产销班班长康天德对媒体表示,目前台湾稻米产量过剩,“大陆愿意开放稻米市场,可解决政府与农友的困境”。他对此表示欢迎。

屏东县农会理事长苏荣庆对媒体说:“台湾米好吃,在大陆早已传开”, 陆客到台湾旅游,觉得台湾米很好吃,早就在买台湾米做礼品送人。他预期,台湾稻米价格肯定会大幅度上涨。

但是,一些米商担心,大陆米成本低,如果也向台湾出口可能会对台湾的大米市场带来很大的打击。台南米商张柏亮对媒体表示,最好是只让台湾米进入大陆,而大陆米不要进入台湾。

*优惠下的挑战:放宽就读和就业 *

对大陆放宽台湾学生到大陆读书和就业的限制,台湾学界反映正面。台湾大学学生会会长,经济学学生郑明哲对媒体表示,这是到大陆就业很大的一个吸引力,“毕竟中国市场已经可以当作国际市场”。他说,不少学生都有意愿前往大陆的台商或跨国企业工作。政策放宽后,相信可吸引不少学生前往大陆念书或就业。

但是,台湾智库咨询委员张国城认为,中国大陆的就业市场非常严峻,大学生很多都找不到工作。在这种时候,当局却宣布给在大陆的台湾人提供就业优惠,其目的只是要扩大中国对台湾人才的磁吸效应。

台大经济学教授林向恺认为,大陆宣布的有关措施从表面上看是给在台湾人到大陆留学和就业提供方便,但主要目的是吸引台湾的高端人才。

林向恺对美国之音说:“中国经济未来要转型,它需要那种高科技人才,需要那种有实际经验的高阶层管理人才” 。

林向恺说,在普通劳工市场上,台湾人跟大陆人相比没有什么优势,即便大陆的工资比台湾工资高出一倍,很多台湾人也不愿意去大陆工作。但是大陆对高端人才的待遇会跟国际接轨,吸引力不可忽视。目前已经有150万台湾人在大陆工作。今后如果大量高端人才继续流向大陆,必然会影响到台湾的长远发展。因此,林向恺认为,中国放宽人才流动限制对台湾产生的影响可能弊大于利。

林向恺教授指出,经济发展的动力不是资金而是人才。如果台湾不能够加快自身的经济转型,确立自己在高技术方面的优势地位,台湾的人才即便不流往大陆也会流往韩国或者其它科技更加发达的国家。他强调说,台湾在人才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