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6日日,中国大陆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某微博上发表评论说,“一块土地在中国版图内。现在归了外国,但那里的人民生活更自由了,收入也增加了。你是同意不同意?如果以国为本答案是不同意;如果以民为本答案是同意。我赞成以民为本。当国家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不一致时国家的利益要服从百姓的利益。国家应为人民牺牲,不是人民为国家牺牲。过去皇上教育我们则相反。”

此语一出,引来广泛争论。有网友说,“上初中时我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地球就是个村,有什么好爱和不爱的,大家好好保护地球,照顾好身边的人,什么都好了,战争,那只是为掌权人做炮灰而已。”还有支持此论的网友说,“高一时曾就这个问题与同学辩论过,几年之后我仍坚持当初的观点:个体的幸福感比虚无的集体荣誉感更重要。”

更有网友举香港为例,“这个问题,香港人 最有发言权,回归后,幸福感增加了么?”

当然,跟帖中不乏“爱国”分子,怒骂茅于轼先生是老糊涂,较理性的网友则说,“茅老轻轻松松一句以民为本,就把国土划了出去,就算那里的民真的得了实惠,也不过是以一小部分民众的利益,伤了一大部分民众的感情甚至利益。虽然国土留在我天朝手里,未必能产生价值,但至少在搞清楚为了哪里的民之前,茅老的一民为本,还是暂且省省也罢。”

6月27日,茅于轼先生自己转此微博时评论说:“许多国家都允许百姓有双重国籍。那时候你到底是爱哪个国?爱国真有那么重要吗?”

截至发稿时,原微博转发已经过万次。

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