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考制度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的高考虽说也是万千学子及其七大姑八大爷心头大事,却也已是产业化运作,扩招带来了大学生遍地,良莠不齐的质量令资源分配也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浪费,投机随处可见。

年年高考新闻播报无不是警车开道,拉横幅等闹剧式的夸大性展示,回避了负面的思考,宣扬着“人性”的光辉。今年的空调争论、两分钟事件和妈被撞在网路上争锋相对的言论也不在少。我们都是从高考走过,几时即可不仅仅缅怀当年为目标而努力的时光,也应深思慎行,对于未来、过去、体制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高考过去仅一周有余,本期百科便跟随高考热点,立足本土,着眼西方的高考制度。对比不同文化和体制,读者若在此文有些许收获,也便是本文的意义所在了。

 

本词条在以下文章中被使用

(1)天璇生活:《高考,我不爱你,但是谢谢你》

(2)摇光杂谈:《身份的焦虑——认同感的缺失》

(3)天权语丝:《离理性太近,离灵魂太远》

 

词条简介

美国的高考SAT,全称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 中文译为学术水平测验考试,由ETS(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于1900年由12名美国著名高校校长联合创建,同年成立“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Board,简称(CEEB)进行“学业成绩测验” (AchievementTest,简称AT)。1901年第二次实行地区性统一考试,此次考试内容只有一个写一篇与专业有关的作文。

 

目录

1、 SAT简介

2、 考试内容和评分机制

3、 SAT相关动态推送

4、对比我国高考

5、参考资料

6、延伸阅读

 

1、SAT简介

 SAT的产生

1905年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奈(Binet)发明IQ智商测试,最初用于一次世界大战中选拔美国部队军官。大学委员会将军队能力测验的经验借鉴过来,卡尔布arlC·Brigham)因其著作((美国智力研究》(A Study of Ameriean Intelligenee)在1923年获大学委员会委任,负责组织编写适用于学校的类似智力测试。1926年,布莱汉的试题编写结束,增加“学术性向测验”  (seholastieAptitudeTest,简称SAT),SAT从此登上美国教育的历史舞台。

1923年,走马上任仅一年的哈佛大校长詹姆士布莱特科南特  (JamesBryantConant)先在哈佛试行SAT。他三次在《大西洋月》连载文章,提出“美国激进派所求:机会均等,要奖赏均等”的口号,劲吹SAT统一考试,录取英才之风。在他的倡导下,到20世纪30年代末,所有的常春藤学校均设立SAT成绩为新生入学的门槛。

到1943年,SAT考试在至少316000所美国中学得以实行。截止到1957年,SAT考生人数突破50万大关,SAT逐渐成为美国大多数高校招生的厘定标准。SAT考试历经几度修改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美国事实上的“高考”。

 

SAT命题机构

与中国高考不同的是,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不是由国家组织,而是由受到普遍承认的专门的私人测试机构来组织。最有名的为ETS,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TOEFL,GRE,GMAT等都为此机构开发。大学入学考试,被普遍承认的,一是SAT,由ETS开发,一般每年举行7次考试,以多项选择题为考试形式。考试不限考生年龄与考试次数;另一个是  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由美国高校测验处负责,每年举行5次,考试包括4部分:英语、数学、阅读和科学推理。它在美国中西部和南部比较流行,现在每年大约有130万人参加该项考试。举行时间和作用与SAT考试相近。考试内容分为英文、数学、阅读和科学原理4个部分。

 

 

ACT考试要求相对SAT而言较易一些。相比而言,SAT参加人数更多,影响更大,承认的高校也更多。几乎全部美国大学特别是常春藤名校均承认SAT考试,并要求申请者提供成绩单,它是美国高等院校决定录取和评定奖学金发放的重要参考指标。每年至少有200万高中生参加SAT考试。

对照中国的高考,人们为了方便理解,便将SAT说成是“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但SAT考试不等同于美国“国家”大学入学考试。SAT只是“SAT逻辑推理考试 (ReasoningTest)”的简称。SAT本身的含义也和大学入学考试没关系。其实SAT是一个产业,有出题单位、有考试单位、印刷单位、补习单位。在美国,光是补习单位就有两家在纽约股票市场上市(Kaplan和 ThePrinceton Review),大大小小的补习单位与个人更是数不胜数。

 

1900    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成立。

 

1954  建立大学理事会的学院奖学金服务,为需要的学生进行财政补助。

 

 

1959  PSAT考试第一次提出在大学入学考试中加入批判性阅读和数学技能。1971年开始,这便提供国家优秀奖学金的形式为11年纪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好处。

 

1975  大学理事会庆祝75年的成功经验。同时,学院董事会的教育机会中心为在华盛顿特区的学生提供联邦政府直接支持的资助计划。

 

 

2005  招生管理的多样性,法律帮助高教官员评估他们种族和民族意识,他们的宣传的做法。SAT促进美国高中的写作教学。

 

 

2010  大学理事会和政策研究中心倡导并推出以连接教育政策、研究和现实世界的解决方案。

考试科目:

SAT分为两部分,一是通用考试——推理测验(Reasoning Test),包括阅读、写作和数学,被称为SAT I;其他是单科考试——专项测验(Subject Tests),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包括汉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被统称为SAT II。

旧SATІ考试由数学和英文两部分组成。数学部分题型为:数量比较、单项选择和自由解答题。英文部分题型为:类比分析(测试词汇能力)、填空、短文阅读等。考题由7个部分组成,其中数学和英文各3个部分,另一个额外的部分是用来测试新题的,不算分数,这部分可能是数学,也可能是英文。数学和英文两部分的最高分为800,最高总分为1600分。

2005年3月改革后的新SAT有数学、批判性阅读和写作共3个部分。数学部分:取消了数值比较,增加了几个代数2的问题,略微提高了数学的难度。批判性阅读:英文部分的推理部分改成了批判性阅读,增加了阅读量,取消了类比。最大的改动就是增加了一个新的写作部分。写作部分包括:论文写作和选择题。新SAT考试时间是3小时40分钟,比旧SAT考试时间长大约半小时。由于增加了新的写作部分,总分变为2400分。

绝大部分美国名校只要求中国留学申请人提供SAT I考试成绩即可,个别院校及专业要求申请人提供SAT II的单科考试成绩。

 

考试时间:

SAT考试每年在海外举行5次,分别在1月、5月、6月、11月及12月举行,在美国本土内则另加3月及10月两次。每次考试都安排在星期六举行。中学生无论年级,不管是否参加过考试,只要交基本报名费,就可以参加考试。以最好的一次作为正式成绩。

 

分数计算:

SAT的每道题分数相等。

答对SAT一道题,得一分;答错SAT一道题扣1/4分;没有答,没有分。

答对题数乘上1,减去答错题数乘上1/4,等于原始成绩。统计出同一次考试考生的原始成绩与相对的百分比成绩。百分比成績更重要。

一个考生可以参加多次SAT考试。每所大学对于多次考试成绩态度不同,有采用分科最高成绩组合;也有学校取最高的那次考试成绩;极少数高校采用平均值。

 

考察重点:

SAT考试注重学生“学术能力测试”,是对将来学习潜能的考查,而这正是各高校所关注的。比如,阅读部分主要测试学生辨别句子之间不同部分之间的以及建立词汇之间的联系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再如,改革后的SAT新增了作文部分,目的就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SAT官方网站指出这次改革的自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在美国本科大学和学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分的重要,是关系到能否比较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能力。

加州大学的校长阿特金森在赞赏SAT改革时提出,“对学业成就最好的预测便是写作考试,所以我们认为SAT的改革举措对于整个美国来说很有意义。”大学委员会的主席加斯顿·卡伯顿表示,新的SAT将会更好地测试学生们在高中的所掌握的知识,并且还能更好地完成该考试的核心任务:预测学生在大学的表现,当人们提起新SAT的时候,会把它视为对阅读、写作、数学及其相关的推理技能的测试,而这些基本技能毫无疑问是在大学取得成功所必需的。

 

3、SAT相关动态推送

 SAT新政策惹争议

【2008年12月9日讯】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局(CB)最新规定:从2009年3月开始,考生可自选最满意的SAT考试成绩寄往想考取的大学。

现不少美国高中生不断报考SAT,以获得最令人满意的成绩。考试局认为,此项政策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各高校则看法不一:斯坦福、康奈尔等大学仍要求学生提供全部成绩;哈佛等高校则认同此政策;科尔比学院招生主任认为,这未必有利于学生报考,因为他们会以为学校只关注某一场考试,从而隐瞒了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成绩。有该政策的反对者认为,这有盈利目的,是为了保住SAT在同类考试中的市场,并会导致经济状况更好的学生更有优势。然而,也有招生人员认为,这些责难未免过激,这项政策其实有利于高校深入分析考生的成绩。

 

SAT丑闻公听 参议员金主作证惹争议

纽约州参议会最近为调查SAT测验作弊丑闻所举行的公听会,曾邀请一家安全公司出席作证,而这家公司在一个月前,才向委员会主席提供竞选捐献。维护廉政人士说,州议会每年举行数十次甚至数百次公听会,而上述情况透露其中鲜少受到注意、却值得关切问题:势力强大的委员会主席能够对受到媒体广泛报导,并影响他们的许多大金主的议题,决定找谁对有关提案和开支计画作证。

公民联盟说:「让这种公司出席作证没什么不对,这家公司提供捐款也完全合法,只是邀请提供竞选捐献的公司作证看起来不太好,颇有纽约客希望改变的内线利益交换文化味道。」

在SAT测验弊案,有20人被控共谋以500元到3600元找枪手冒名顶替,为长岛一些高中生参加考试。

股票公开上市的长岛Applied DNA Sciences安全公司说,它应州参议员拉维尔(Kenneth LaValle)邀请,出席1月24日的公听会作证。这家公司发展出所谓的「数位DNA」装置,用以协助确定考生的身分,而它上周宣称公听会的结果,使它与主持SAT的大学理事会展开「初步讨论」。大学理事会断然否认这种说法。

长岛共和党籍的拉维尔获得该公司及其主管捐献已多年。拉维尔的发言人否认「邀请」该公司出席作证,宣称他们发布新闻稿宣布举行公听会后,有三、四家公司与他们连络,而每一个要求作证的人都获得出席作证的机会,该公司只是其中之一。

 

4、对比我国高考

课程设置:

和美国的中小学相比,我国的课程编制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科教学的整体难度要比美国中小学高很多。我国基础教育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使学生达到比较统一的标准。但我国基础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不够,虽然也一直提倡因材施教,但是从课程设置上没有有效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由于美国是地方分治的国家,对教育的管理权限主要在州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因此并不存在全国性的统一课程标准,甚至各州也不存在具体的统一课程标准,各州只是向各个学区颁布纲领性的指导文件,具体的课程标准是学区制定的,课程设置是地方化的,各学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教师拥有较大的教学自主权。

美国的基础教育设置的课程内容比较简单,所以中学鼓励高中学生提前学习高等课程。SAT的变革侧重引导高学生主动学习大学课程。各高等学校在录取新生时也越来越看重这两项考试成绩,一是“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简称AP,另一是“国际文凭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简称IB。这是由即将毕业的高中12年级学生选读北美和世界大多数大学承认学分的大学一年级课程。它以前只是对一些精英学校的尖子学生才开的课。但美国教育界发现,这种课程对提高一般学生的学习成绩很有好处,因而推广开来。

 

考试评价:

用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来评价人才,怎样评价人才,怎样选拔人才,都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基本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美国注重评价整体和综合评价,美国的大学享有录取新生的自主权,普遍采取“整体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美国大学在录取新生时,对学生的评定是整体综合性的,对其中任何一项因素没有绝对的标准。因此会出现SAT成绩很高,但其他方面平平的考生未被大学录取的情况。相反,也会出现SAT成绩不十分高,但其他综合素质较好的考生被录取的情况。当然,一般而言,名牌大学录取的是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都高的学生。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美国对中学生的评价是注重整体综合的。

我国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评价学生主要是“智力决定论”,就智而言,又是“知识中心论”。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继承,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招生时只以文化课的分数作为惟一的录取标准,难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导致了基础教育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

 

如果SAT进入中国:

如果我国的高考试卷采用SAT方式,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一,SAT考试内容与中学丙容不够一致。太过忽视知识的积累,聪明的学生可以很轻易拿到高分,高中几年轻松度过,从中看不出一个人的努力程度,而情商和智商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品质。其二,在我国国情下,高考试卷的选拔功能更要突出。SAT太过于考查智力,而独立于课程之外,我国如用类似SAT试卷作为高中生进入大学的标准,有一定困难。我国的高考试卷对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考查,不仅仅考查知识的记忆、反映问题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等,而且考查问题的适应性、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5、参考资料

1、 阎蓓蕾,美国SAT考试与中国高考语文对比研,华东师范大学,2007.9

2、透视美国高考制度——多次高考,择优申请入学 ,吴江涛,新民晚报

3、College Board : http://www.collegeboard.org/

 

6、延伸阅读

1、中美高考制度比较,唐酌,博客中国

2、王玉洁,世界各国“高考”面面观,教育与职业,2006.

3、SAT对的启示:中国教育亟须培植创新性思想力

 

 

 (编辑:韩宇翔、张金晶   责编:董宸)

 

 

 

来自北斗网旗下连接七星百科栏目

 

关注七星百科

 

如果你喜欢七星百科的话,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关注我们:

关注瓢虫君瓢虫妹

关注北斗网北斗网新浪微博

更多七星百科词条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