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既有闽南人细腻性格的体现,亦是阔达海洋文明传来的西方餐点的影响——薄薄酥肉片,入口先酥后嫩,千回百转,烹前却须调味腌渍,反复琢磨。食为闽南风物之体现,山海风物亦集于此,发于食。山之彼端为海,海滨之上帆网纷飞,鱼虾鳞浪;海之穷尽为岸,岸旁小村清酒蒸蛤,此为闽南。

 

 

食于闽南

 

文/黄锴骥(重庆大学)

 

 

山之尽而水现,水至终则海阔。食于闽南,似点睛之于画龙,可谓是闽南文化的精髓。初秋清早,闽南大地的雨清清淡淡,三三两两。“不入游园哪知春色如许…良辰美景奈何天,却付与这般断壁残垣…”,雨雾中,估摸着是位年轻时名震省城的大家,告老之后回到这座不显山不露水的小城,偶尔唱唱曲儿,心满意足地老去。

好容易觅得一张木桌坐下,随手擦干雨水,一碗飘着葱花儿的锅边糊,一盘热气腾腾的卤味,点一屉剔透的虾饺,豆浆碗里泡着油条,稠得像是化不开的云,尔后才是人声鼎沸。闽南人的食,多时也如同这一桌一碗,一木一人,清清淡淡,而又包含某种浓烈。街边卖着蚵仔煎的阿嬷,将食材在在锅上铺开,尔后翻转,油声吡啵,笑着问你可要辣椒,手里已经麻利将金黄色的蚵仔煎装好,淋上蒜蓉,乍一看无奇,咬一口,才知内里馈赠有几多丰厚。

今遇亲朋搬迁,碱面浇上卤汁,香菜旁伴五香,虾笋蛋鱼韭菜蒜,人生能得几回“闻”?晚间好友良缘喜宴,鱼虾蟹蜇五花八门,飞禽走兽一应俱全,或淡如江东鲈鱼,或烈如干煸蛰头,食色俱全,津门大开。又或今夜下班回家,进门便见桌上热气蒸腾,香气中浓白的骨汤,蒸灼焖炒的海鲜,粉润剔透的牛肉,一碗白饭,以及热气后父母欣喜的脸庞。

八山一水一分田。大川无言,成其坚忍而含蓄,傍海而起,汪洋则阔其精神。河谷厚土里捧起大米谷粒,海场滩涂里捞起鱼虾,清明润饼,端午龙粽,中秋博饼,冬至汤圆。“春啖汤锅秋吃蟹,夏有荔枝后龙眼”,路旁四季常青,家中各时瓜果,各个时令饮食均有独到之处,另辟蹊径未尝不可登大雅之堂。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既有闽南人细腻性格的体现,亦是阔达海洋文明传来的西方餐点的影响——薄薄酥肉片,入口先酥后嫩,千回百转,烹前却须调味腌渍,反复琢磨。食为闽南风物之体现,山海风物亦集于此,发于食。山之彼端为海,海滨之上帆网纷飞,鱼虾鳞浪;海之穷尽为岸,岸旁小村清酒蒸蛤,此为闽南。

 

 

(采编:楼杭丹;责编:应鹏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