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妪 

说说关中方言(二)

  周平王和母亲申后通过外祖父申侯勾结外国势力(犬戎)杀了父亲周幽王和奸妃褒姒,然后东迁至洛邑,关中方言诗歌从“雅”降格为“风”,关中话又成了方言!

  谁要以为秦国领导秦襄公及其臣民会为此沮丧,难过,那真是“碗大的西瓜一拃厚的皮——瓜(懖)严实了。”

  秦人想的是:你走了,大片土地留下了,经济负担减少了,秦襄公被提升为诸侯了,我正好发展壮大。

  这就是历史的唯物辩证法啊!坏事变好事,“秦”这个带有少数民族彪悍,狂野基因的侯国迅速发展起来。所以现存的《诗经 秦风》十首:《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有温情,有豪壮、有悲壮,就是没有沮丧和胆怯。反映出秦人追求强国、富国、争霸而思贤、访贤、招贤、弃贤的变奏主题。

  关中人说:理者,王在傍也,没有王,就没有“理”了。只要能壮大,啥“理”呀,“法”呀的,全可不顾。发展是硬道理!所以迅速成为战国七雄之首,你孔夫子“西行不入秦”,那是酸文人的迂腐。张仪、商軮才是振兴奇才。

  秦的崛起奠定了关中作为后来十二朝古都的基础,再加上西周,所以是十三朝古都。关中话因之是“雅言”十三朝,很了不起。

社会每大动荡一次都会造成对方言的冲击,但也是方言吸收外来语言,丰富壮大自身的过程。

南北朝时的北齐朝廷皇子们都将嫡母称“家家”,而朝廷内又荒淫乱伦,所以就有了关中人的讥讽口头禅“把他家的!”

我曾与晚清三代翰林,康有为的引荐人光绪朝工部员外郎李岳瑞之后裔为邻,其孙女对母亲的称呼不是“妈”,而是“nái”,后来与陕西辛亥元老高又明之子交流,这个泾阳人说他们家对嫡母的称呼也是“nái”。经考证得知:这是满族人对母亲的叫法,官方语言叫“额娘”,而嫟称就是“nái”,这在台湾作家高阳的清宫系列小说《慈禧前传》、《玉座珠簾》中有多处表现。

不捐细流,乃成大海;不弃微尘,乃成高山。

关中方言就是这样发展壮大的。

近几十年来,粤语北伐,南风吹倒一层人,近年又有了什么“火星文”,鸟语……之类糟粕泛滥,侵扰,不过“疥癣”之疾,对关中方言主体并未形成“癌变”,在关中农村仍能听到很古雅的关西秦声。

在渭北农村,老农说起某人的日子过得好,舒服时称“shá”,这是“奢”在唐代的读音。

我在杨陵镇遇一老妇,提起患小儿麻痹的儿子娶了个健康的妻子时说:“我儿尽管有疾,能娶这样无瑕的媳妇我知足(jǚ)。”

这样文雅押韵的语句出自一个农妇之口,我不惊讶。这块地方人杰地灵,中国历史上共504个状元,杨陵镇占了两个:唐中宗宰相苏瑰和明孝宗翰林院修撰康海。

那个在欢迎连战大会上念错了讲话稿的北大校长如果长期生活在杨陵镇大概就不会遭学生起哄了。

囨 piàn

“囨”是唾弃和斥责声。西安人在表示对某人的不屑时,常说:我理他囨哩?!我说他囨哩?!

【汉典】:囨piān  ◎ 唾弃和斥责声,相当于“呸”。

《康熙字典》:囨:《玉篇》匹懸切,音萹。唾聲也。

例:那个家伙是个二流子,我理他囨哩?!搭理他我还嫌低身份,折味气。

幸 xīng

逗留的客气说法。如:地震时候我在外地一个朋友家“幸”了多日。但不能说:年轻时我在监狱“幸”了几年。如果说:在监狱“幸”了几年,则为讽刺。

《小爾雅》:非分而得曰幸。《增韻》:非所當得而得,與不可免而免曰幸。

《玉篇》:幸,御所親愛也。

例1:老朋友难得来一次,你就在我家多“幸”些日子。

例2:我在这儿“幸”一下就走。

革 gěi

“革”字极古雅,义为急剧和变化。西安人特有的句式:你革急了?你革犯心病了?你革猴急了?通常人以为“革”为“给”,其实非也。

《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註》革,急也。

《玉篇》:“革,改也。”

例:话还没说完,他就革猴急了。

佴 èr

“佴”原义为“次、随后”,自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用“佴之蚕室”句后即有了“安置”义,而此“安置”又为惩罚,羞辱,故关中人引申为“扔”义。

“佴”即扔的意思。

司马迁《报任安书》:“李陵既生降,颓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

例:快把那死老鼠佴到垃圾堆去。

挄 guāng

有两种意思:(1)说话水份大。(2)活泼风趣。

【汉典】:挄(1)骗(多见于早期白话):~嘴吃(骗东西吃)。(2)活。

例1:我从不和他来往,因为他说话挄,让我吃亏了几次。

例2 :这新来的人咱不了解底细,我怎么看他挄挄的,咱多多留神着,

例2:这小王挄得很,一说话就逗人笑。

胡禄 hú lǒu

“胡禄”本义为箭囊,引申之,为男子实力、能力的体现,故西安人评价男子时说:臭胡禄(差劲)、怪胡禄(风趣)、蔫胡禄(性格纡缓)、悗胡禄(笨拙)、火胡禄(暴躁)、油胡禄(奸滑)、屮胡禄(笨拙)……

【汉典】:胡禄。亦作“ 胡鹿 ”。亦作“ 胡簏 ”。亦作“ 胡簶 ”。 藏矢的器具。《玉篇•竹部》:“簶,胡簶,箭室。”禄,一本作“ 鹿 ”,《太平广记》卷二三四引作“盝”。《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负韊矢” 唐 司马贞 索隐:“韊音兰,谓以盛矢,如今之胡簏而短也。”《新唐书•兵志》:“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礪石,大觽,毡帽,毡装,行縢皆一。”

闻早 wén zǎo

 趁早;赶早。《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须知浮世俄尔是,闻早迴心莫等閒。” 金 段成己 《行香子》词:“到而今,一事无成;不如闻早,觅个归程。” 元 白朴 《庆东原》曲:“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掛。”

俷死 fěi sǐ

责备他人吝啬时用语。西安市长安区此语最流行。

【汉典】:俷 fèi

 ◎ 背弃;败坏:“毋~德。”

例:啊呀!你咋恁小气的?!看亲戚到你家吃一顿饭就把你家俷死了?你用得着把脸吊那么长?

倓 tàn

情绪安定西安人叫“倓”或“倓然”,在安慰焦虑不安者时往往说:“有我在这儿坐镇,你放得倓倓儿的,啥麻烦都不会有!”

《辞源》:倓 驼蓝切音谈。安然不疑也。《荀子》:“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

例:文革中虽然把我关进“牛棚”,但我心里倓然得很,因为我没有任何历史问题。

脈 mái

西安方言很古雅,有时只取某词中很冷僻,古远的一义,“脈”即为一典型。《康熙字典》解释:《釋名》脈,幕也,幕絡一體也。而“幕”在戏剧中有“分次”义,所以“脈”在西安人嘴时就有“次”义,这一次说成“这一脈”,下一次说成“下一脈”。

注:此“脈”字独用,不可以“脉”和“衇”替代。《康熙字典》说:脈,取邪流義,不當从永。但相承已久,不敢廢也。

例:这一脈咱球队没夺冠,下来好好训练,下一脈一定要争气,至少拿个亚军。

孴虫 nī chóng

“孴”有聚集义,蚜虫总是聚集在植物的叶茎上吸食汁液,故西安人称之为“孴虫”。

《百科名片》:蚜虫又称蜜虫、腻虫等,多属于同翅目蚜科,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病毒病并招来蚂蚁危害等。

【汉典】:孴nǐ  1. 繁盛的样子。 2. 〔戢~〕众多的样子,如“芝栭欑罗以~~。” 3. 聚集:“如或有遗漏,则为编~未周。”

《康熙字典》:孴:《玉篇》牛起切,音擬。《說文》盛貌。《玉篇》又衆多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芝栭攢羅以戢孴。《杜甫•朝享大淸宮賦》羅詭異以戢孴。

西上服下 pǐ

近年社会上流行骂人“傻屄”,实为粗陋。而本字应为“西上服下”,是古时人对农夫和佣人的贱称。

《实用大字典》:西上服下 弼力切音愎 丑也,贱称也。【方言】儓、西上服下 农夫之丑称也。南楚凡骂庸贱,谓之田儓。或谓之西上服下。

【汉典】:儓 tái

 1. 古代对低级奴隶的名称:儓隶。

 2. 古代对农民的蔑称。

避厮 pì sǐ

即滚开之意。属骂人话,不可在正式场合用

《玉篇》:“厮 相支切音斯。使也,贱也。”

“避厮”一词的产生与孔子弟子有若有关。有若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长得很像孔子,对孔子思想理解也深,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思念老师,就把有若当作老师对待。有一次弟子们提问:“孔子怎么能预知商瞿四十岁后会有五个儿子?”有若默然无以应。弟子们就起哄驱赶他:“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以后关中人就将“避之”讹传为“避厮”,严重者更说为“避厮利!”即“滚出我视线!”

例:你给我避厮,我不想再见到你!

雘 huō

“雘”本义为好颜色,西安人反其义而用之,将色调俗艳叫做“雘”。表面是称赞“好颜色!”,实质是指俗艳。

《难字小字典》:“雘(huò)①作颜料用的红石②好颜色。”

《说文•丹部》:“雘,善丹也。”段玉裁注:“按《南山经》曰:‘鸡山,其下多丹雘;仑者之山,其下多青雘。’然则凡彩色之善者皆偁(称)雘,盖本善丹之名移而他施耳。”

例:她不会打扮,穿衣服显雘,好像把被面子披到身上了。

臩 guǎng

西安人形容某人突如其来地跑掉时常说:正说话间,人家“臩”地跑了。通常以为“臩”为象声字“咣”,其实非也。

【汉典】:臩guǎng:惊跑。

例:文革中造反派想对我刑讯逼供,没料想我“臩”地一下跑了。

懖 guǎ

西安人骂人傻瓜时说成“瓜子”,其实“瓜”应为“懖”,是无知又自能的意思。“懖”有两个发音,其一为“guā”,而西安方言读第三声,故为“guǎ”。

《新华字典》:懖 guō 既无知又自以为是。

◎ 音韵参考

[ 广 韵 ]:古活切,入13末,guo,山合一入桓見

[ 国 语 ]:guā

例:歇后语:碗大的西瓜,一拃厚的皮——瓜(懖)严实了。

蘉 máng

关中人经常问人:“你蘉着干啥哩?”人们常误以“蘉”为“忙”,其实非也。

【汉典】:蘉: 勤勉,努力。《書•洛誥》“汝乃是不蘉,乃时惟不永哉。”

讁觖 shǐ juě

训斥,指责之义。若作“擿觖”亦可。平素人们误以为“日噘”其实应为“讁觖”。

《康熙字典》:讁:《小爾雅》責也。《詩•邶風》室人交徧讁我。《傳》責也。《周語》秦師必有讁。《註》猶咎也。《前漢•武帝紀》發責吏穿昆明池。《師古註》吏有罪者,發而役之。 又《揚子•方言》過也。南楚以南,凡相非議人謂之讁。《郭註》讁,音賾,謂罪過也。亦音適,罪罰也。

【汉典】:觖 jué〈动〉(1) 不满 禹无废功,无废财,自视犹觖如也。——《淮南子》

(2) 又如:觖觖(不满足的样子);觖怅(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觖如(不满足的样子)

(3) 挑剔 故欲撾觖以扬我恶。——《汉书•孙宝传》

(4) 又如:觖觖(挑剔;苛责)

例:我把那个坏蛋美美儿地讁觖了一顿。

【汉典】:擿觖:挑剔。《汉书•孙宝传》:“ 冯氏 反事明白,故欲擿觖以扬我恶。”《三国志•吴志•步骘传》:“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诬,輒欲陷人以成威福。”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夫小人擿抉君子之诗文以为罪,无怪也;君子岂可亦擿抉小人之诗文以为罪乎?”

《康熙字典》:《朱傳》適、讁通。

臦 guāng

西安人责骂别人背后捣鬼时常说:看你臦的!把你臦了个活呀!秦腔剧中二花脸们欺侮老实人时也说:“把你臦了个活呀?!”

【汉典】:臦guàng:违背。

《集韻》:“臦:背也。”

忥 xí

西安人形容被某人某事折腾得够呛时,常说:你把我整得忥忥的了。或者说:你把我整懖了。“忥”和“懖”都是傻的意思。

《汉语大字典》:忥 [①][xì] (1)痴呆貌。(2)静,安静。(3)息,休息。

《新华字典》:懖 guō

既无知又自以为是。

音韵参考: [ 国 语 ]:guā

例1:这两天领导给咱分派的活重,把人累得忥忥的咧。

例2:你看你办的这事,真把人能气懖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