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忆星 

Sue给我发来一张银质吊坠的照片,说是她妈妈在她十八岁那年送给她的,她问我这件饰物有什么含义。我回信说:中间的汉字,包含有祝福好运的意思,旧时女子见人都要行万福礼,这是孔子的礼节。

Gaspar来信说:我在电视上到中国的洪水,希望你和家人平安。是的,我会再来中国的,语言是我要克服的一大难关。我从洛杉矶唐人街买回来些织物,自己动手缝制了背包、坐垫和床单,都是东方风格,我爱中国,每天坚持沏茶,所有朋友都喜欢来我这里喝茶(当然,我还需要多加学习)。我给妈妈买了架缝纫机,但她不想用,所以我只能在邻居和村里修女的帮助下自己动手。

Sharda和Johnn是一对来自苏里南的兄妹,他们分别在济南和沈阳念大学,他们中文讲得很流利,我夸赞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世界上最难的语言,别人才刚开始,你们已经克服了。他们心里很得意。Johnn喜欢上海,2010年是世博会加勒比联合馆的志愿者。

Marianne是位荷兰姑娘,在福建泉州生活了六年,喜欢收集旧瓷器碎片,拼成好看的图案,发现特别生动的,还会请人用银镶起来做成饰件。那次她路经上海,迫不及待从一个包扎得严严实实的银碗里拿出她花了一百五十欧买的一个碗,她说中国街头兜售古董的百分之百是假的,欧洲人不懂,倒有可能把家传的好东西卖了。我小心翼翼捧着碗转了一圈,无意中发现亭子匾额上那个简体的“门”,指给她看。她脸色一下就变了,但旋即又镇定下来说:我不应该没发现这个简体字。这没什么,如果是一千五百元买的我可能会心疼。这次她回荷兰呆了半年,临走前,她每晚都在梦里翻来覆去,一些场景在脑海中像电影一样,一会儿是亲友极力劝阻她不要去中国,说她疯了。可潜意识里告诉她一定要回去,因为她太喜欢那里的土楼、雨巷和茶馆。

在马可波罗生活的欧洲,当有人问到一个小女孩的梦想,她可能会说:长大后我想去中国,那是个遥远、神奇的国度。然而很快,西方人变得自负,因为他们发现在东方只有一群愚昧、蝼蚁般的人群,而且很轻易就被他们发明的武器和科学所征服。

过去的五百年,是西方主义所向披靡的时代。他们发掘了地球上每一片土地,从一项项科学发明,到约翰.洛克、亚当.斯密、弗里德曼、哈耶克等理论打造的市场和金钱体系。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物竞天折,适者生存”,套在人类之间的竞争,就是赤裸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人们信奉这个世界是属于强者的,要么依靠武力、要么凭借金钱。所以,成吉思汗可以骄傲地说:杀光所有的男人,强奸他们的妻女。因此,约翰.洛克也可以说:缺乏购买能力的人,他们不配得到食物,地球正是通过这种有效的机制来减少贫穷人口的数量。直到今天,思享家里还有人说:谁享受服务,谁出钱购买。您如果真同情山区农民,怕他们寄不起信,请自己掏钱,别老盯着别人的口袋。由此类推,穷人的孩子不配得到教育,没钱的病人不配得到医治。因此,华尔街精英可以紧盯着自己的口袋,也由此,英勇的伊斯兰人才会驾机撞向世贸大厦。

我们今天所推崇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其实是建立在对地球化石能源的任意挥霍基础上的。石油形成于一亿七千万年前,在短短的一百五十年间几乎消耗殆尽,而有人认为你所支付的金钱就足以弥补地球上亿年的孕育吗?今天,你认为给山区的人送信缺乏经济效益,那么你是否知道,正因为地球上还有这些维持原生态的边区,你们生活在城市才可以继续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那么城市人是否要向山民支付空气呼吸费呢?

在自由经济体系和私有产权制打造的这个社会体系中,我们认为效率至上、金钱第一,但如果这种所谓的效率正在加速地球的毁灭呢?那么效率还这么重要吗?如果资本来到这个世上,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我们还要敬畏它如上帝吗?

没错,我们今天处的时期正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最大的威胁不是政治和经济,而是人们错误的生活方式。看起来很美的民主和普世价值或许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不管是民主党和共和党,我们应该知道它都是受市场和金钱体系控制的政党;不管自由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都是逐利的,无非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分配不等,最大的获利者不是资本家,就是依靠垄断国有资本的政权组织,而大多数人将会越来越贫穷。退潮的时候,大量海星一定会死在沙滩上,依靠捡起来扔回海里的人力是远远不够的。同样的道理,人类社会的问题,单纯依靠慈善、而不反思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社会制度,将永远不能阻挡大量非洲儿童活活饿死的惨剧。然而,这些精英们,由于他们是受西方自由经济理论教育的得益者,他们无法打开自己的视窗,他们不会主动去打破这个制度体系,而每天吵吵嚷嚷那些跟绝大多数穷人的悲剧无关的自由和民主。

这个夏天,上海凉爽异常。我依稀记得少年时期,有一年的暑假,在外婆家后院的枣树下读一本司汤达的《红与黑》。那时,我还处在青春懵懂期,对人性有着极大的困惑。最近一周,每个晚上都似乎挂着秋天的风,人下到游泳池里甚至会起鸡皮疙瘩。可楼上的那户人家几乎无时无刻不开着空调。自由经济者可能会说:那是他自己的钱,他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可地球上三亿年前形成的煤炭用来发电,每一度电才值一块钱,还抛开对今天地球大气的污染不说,这就是今天所谓市场经济的衡量体系?

我几乎在超市里不买东西,因为所有那些号称效率和快速消费的产物,从一小瓶水,到那些玲琅满目的商品,都需要花花绿绿的包装,这些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要大量消耗石油来萃取,并制造堆积如山永远不能降解的垃圾。我所能做的只能是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尽力在清晨提着篮子去买周边农户种植的蔬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品很少,其实就是空气、食物和水。出行的时候,我会带一个杯子,很多地方都可以打到免费的净水。那些每天在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高谈阔论的社会精英,他们有否想过要把车停进车库?人类的贪欲是无限的,这势必导致有人将堆积如山的钱存进银行,而同时大量人却连购买食物的钱都没有?用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说法,这些人都是因为自己没能力,而活该饿死吗?那么强者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难道不是通过武力吗?按照金钱体系的运行模式,最终难道不会富者恒富、穷者恒穷,两级分化越来越大吗?既然是这样,那么你们还为什么要争着眼睛说瞎话,说穷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天生懒惰,活该饿死呢?你认为你的勤劳会超过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吗?但这种勤奋会让他们摆脱贫穷吗?

因此,我认为信奉自由经济的人可以闭嘴了。世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过去的五百年人类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个成就背后的推手是科学,不是政治,也不是所谓高明的经济体系。自由经济体系只不过是富人发明的一个游戏,就像那个编写了《大富翁游戏》、写了《穷爸爸、富爸爸》的人所透露的道理。这个体系是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发明的,在这个游戏中,金钱扮演了上帝的角色,绝大多数人都充当了试验用的小白鼠,从他们一出生开始,他们就被教育要努力掌握这个世界运行的经济规律,要成为华尔街精英,要实现美国梦。大量电视广告和好莱坞电影也向他们灌输这些思想,有了钱,成为亿万富翁,就能拥有地中海邮轮,就能美女成群。这个逻辑的背后就是有了金钱就拥有一切,甚至夺取别人的妻女,这跟成吉思汗当年的豪言如出一辙。

昨天下午,当我在柳树下的河边散步时发现一只落水的天牛,我禁不住蹲下来,看它在水中挣扎,激起一圈圈涟漪。良久,它不动了。我捡起一个柳条,伸到它的脚下,潜意识中它又升起生的欲望,用力抱住了柳枝。我把它提到岸上,慢慢地,它又开始挥动四肢。猛然,我想起书本上说天牛应该是害虫,因为它靠吸取柳树的汁液为生。我下意识地又将它一脚踢进水里。又是一个漫长的痛苦的挣扎过程。之后的我,十分变态。为了消磨那个无聊的下午,我反复将它拎起来,让它活过来,又再次将它推进水中。直到我接到一个电话,我终于弃它于水中不顾为止。

人类天性都有残忍的一面,我想起儿时的自己,曾经因为自己不开心,将一直青蛙在手中活活捏死。人类的生存之径充满了艰辛,一开始要与自然搏斗;一旦彻底征服了自然,人类之间又开始你死我活的争斗。我们时常自认为地球上的其他生命都是无意识的,甚至对他人的痛苦也认为无足轻重。这就是纳粹分子在毒害犹太人时,这也是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杀中的真实心境,也正如我:骨子里认为天牛只是一个卑微的生物,它应该是对窒息时的痛苦没有意识的吧?

今天,那些发明了金钱体系和市场经济理论的精英们也正是这样的,他们认为非洲人也许还不能称之为人类,就像两百年前他们轻蔑地说中国人都是些麻木不仁、尚未开化的野蛮人。还有,今天,这些自认是被名牌高校培育出来的用经济理论武装到牙齿、乃至他自认自己一定是社会竞争中的强者、说出山区人不配有人送信的人才。

我心中时常涌起一股悲凉,也许是情绪受到这个异常凉爽的夏天的影响,又或许是因为人类发明的汽车工具竟然会成为临终时的一口棺材。北京的暴雨究竟是天灾,抑或是人祸?

我又能怎么样呢?或许我连身边的人也改变不了。但我只能努力从小处着手,每天为自己的一点微小改变而欣喜,比如,当我发现一次性水笔会制造白色垃圾,我赶快去买了一只英雄钢笔和一小瓶黑色墨水。有时候,我宁愿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觉得那时候还可以吹着自然的凉风、摇着蒲扇过整个夏天,还能去清澈的小河和池塘里游泳。但我还是愿意生活在今天,因为有网络,让人类之间思想可以自由沟通,但我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却实在不需要太多,是对金钱的贪欲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

理想的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马克思的乌托邦最终还可能实现,那要等科学完全替代人力生产充分的人类生活必需品,所有人都能平等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人类的创造力将会空前提升。原本如此,人类智慧是宇宙的结晶,这么高等级的生物,应该不仅仅满足于一些物质上的消费欲望。这个时候,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会马上出来质疑,如果没有竞争的压力,人类何来创造的动力?试想,儿童天生对一切充满好奇,似乎永远没有疲倦的那刻,他们的动力来自何处?我想是来自身为人类的本身,只是被人类所发明的后天教育体系给扼杀了吧?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