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的称谓起于何时,最早的“第一书记”是谁,哪些领导人担任过“第一书记”?

中共十二大之后,地方党委的“第一书记”称呼逐渐淡出。在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看来,“第一书记”、“第二书记”多少有点排座次的意味。

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曾对媒体回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开始,省委、县委都设有第一书记

记者:钱昊平,选自:南方周末

2012年7月5日,四川德阳市委常委左正兼任下辖的什邡市委第一书记。久已淡出视野的“第一书记”重新登场,引起广泛关注。

其实早些年,中国人对“第一书记”并不陌生。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初,各级地方党委都设有“第一书记”。一些至今还令人耳熟能详的革命老人如万里、习仲勋、任仲夷等,都是当年的省委第一书记。

“那时的第一书记,跟现在的书记是一个概念。而那时书记的地位,则相当于今天的副书记。”2012年7月9日,中组部一位原主要领导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央强调民主集中制原则,各地取消了第一书记,设立的“书记”这一称呼延续至今。而“第一书记”也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溯源

2012年7月8日,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王贵秀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第一书记”这一称谓,始于解放战争时期,“不过从现有资料中,没有看到对当时这样称呼的解释”。

1948年,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华北局,刘少奇兼任第一书记,薄一波任第二书记。邓小平也在1948年担任过中原局第一书记。“之后,各个局都有第一书记了。”王贵秀说,解放后,中央陆续在各地方局以及各省设第一书记。

在各省市中第一个设立第一书记的是上海。解放初期,上海归华东局领导,一度使用过华东局暨上海市委的名称。1950年1月,华东局与上海市委分设领导机构,时任华东局的第二书记兼上海市长陈毅,被任命为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当时,不少地方局的领导,都会兼任所在地的省委第一书记。如胡耀邦就担任过西北局第二书记兼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铸也担任过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

2005年,《南风窗》杂志曾刊载过一篇对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的访谈。任仲夷回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开始,省委、县委都设有第一书记。一般分工时,第一书记下面分设几个书记,管工业的叫工业书记,管农业的叫农业书记,管文教的叫文教书记。有些地方在书记之前,还设有辅助第一书记的第二、第三书记。

1954年以后,地方党委中,除第一书记、第二书记、书记之外,还出现了“候补书记”。1958年,任仲夷就担任过黑龙江省委候补书记兼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他后来先后担任过辽宁和广东省委的第一书记。在辽宁期间,他主持为张志新平反,在广东期间,他使蛇口成为真正的改革试验田。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委第一书记中,做出过历史贡献的不在少数。万里在安徽任省委第一书记时,为“包产到户”正名;项南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时,不仅力推包产到户,还到日本发行了两批私募债券,在当时可谓是惊世骇俗。

据王贵秀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全国29个省份中(当时重庆、海南还不是省级行政区),共产生过124任省级党委第一书记(包括代理)。其中谭启龙任职过的省份最多,他先后在浙江、山东、青海、四川四个省担任过省委第一书记。在省委第一书记岗位上任职最长的是王恩茂,他从1952年开始担任新疆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文革”后又先后在吉林、新疆担任第一书记,至1986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扣除“文革”期间的“靠边站”,他实际任职第一书记的时间是25年。而任职最短的是1966年8月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卫恒,他1967年1月被迫害致死,任第一书记时间不到一年。

王贵秀还统计发现,这些省委第一书记的籍贯,分布在22个省份,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根据地居多。江西、湖南各出了14名省委第一书记,并列第一,这两个省份也是出将军多的省份,陕西、山东、河北并列排名第三,各出了13名省委第一书记。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