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看见“创新”这个词,好多老大讲话都在强调中国要做创新大国,好多官员开口闭口都说创新怎么怎么重要。特别是在北京,过街天桥、机场广告、各个主要环岛,连我们昌平高速公路上都写着: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政府号召市民爱国、包容、厚德,我都没啥可说的,但是号召市民创新,实在不靠谱,咱真没那条件。政府可以,机构也还能勉强做到,屁民创新真是难上加难。

  首先,我们没有给创作者生存的空间,好多创意还在摇篮里就给卡死了。正好看到新闻说,广电总局和互联网信息办联合下发通知,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广电总局发言人称,部分网络视听节目出现内容低俗、格调低下等问题,今后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一律先审后播。这一来,网络上的草根创新得小心翼翼了。

  我还认识一个美院的小姑娘,自己设计用毛毡子做各种鞋,很时尚。可惜姑娘是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没人给她出1万元去工厂做样货。姑娘到处游说,终于找到北京一个厂子答应给她做10双样子。姑娘高兴,拿着样子给我们看,我们马上要订货,姑娘却迟迟不答复。过了两个月,我们又找到姑娘,问她为什么不理我们,她马上就哭了,说工厂把她的设计卖给了一家德国鞋公司,所以她自己已经没有这个设计的版权了。

  在我们今天的价值观里面,权是老大,钱是老二,创新算个啥。如果政府真的要鼓励创新,首先要保护创新能力,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保护做创新的人,保证他们的权利不能随意被侵犯。

  创新的第二个难处是没饭吃。我们做创新的人都是装饰品——某媒体要赚钱,请设计师来做个讲座,赚吆喝不赚钱;某国企需要表彰自己有创新,也请几个创新人物过来当个顾问,要不干脆自欺欺人,跟政府要大钱,做个大活动,把设计师和作品都请来参与一把,政府花大钱,组织者赚大钱,创新者喝西北风。这种事情我看见不少,创新需要自己的平台,不能永远为商业和官员寻租做陪衬。

  做创新的人需要合理商业化,而不是像一次性的筷子一样作秀。

  最重要的是,创新是一种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我们的教育从来不鼓励年轻人创新,只强调听话、乖。小学抄课本,中学背单词,到了大学跟着讲师做调研,工作了就服从领导,生活就听爹娘。在这种教育文化环境中讲创新基本上是瞎扯。我认识的有创新的人,多少都有点叛逆,有点流氓习气,这太正常了,大环境如此,不叛逆哪里来创新?中国人有话道:不破不立。

  肯定有人会说,草根创新是很困难,但是创新可以在政府的领导下开发出来。真的吗?这其实是对的。大概六年前,我去参加一个技术会议,讨论各个国家技术创新的价值所在,当然有很多人说中国如何如何不好,只有一个美林证卷的老外持反对意见,她说中国很多技术非常发达,很有创新——比如网络安全技术。

  我们的官员还创造各种花样寻租的方式,估计连华尔街做衍生产品的都看傻了。我们还创造了各种貌似好吃其实有毒的食品,就比如牛奶,这绝对不是草根的创新,都是国企,都不差钱。他们在食品安全上一创新,让草根都目瞪口呆。

  如果政府让管文化的人去管质检,管质检的管文化,我敢保证食品安全了,文化也兴旺了。

  为了中国创新,政府真的没少花钱。但是我想在现有制度下,花公家钱的人如果创新“创”歪了,那花出去的钱基本上就是肉包子打狗了。不是到了贪官污吏腰包里,就是到了房地产商口袋里。

  我还是希望政府不要把钱砸在创新上面,这都是老百姓用自己血汗交的税。最近经济下滑,政府不如把钱用在提高医疗、教育等为民谋福的项目上。创新只是需要政府给点政策——不要把新东西都卡掉,不要把没见过的东西全毙了,少收点小作坊的税,让他们能自己发展起来,少点官僚手续,让他们把小买卖做起来就挺好的。不然,政府大喊创新,真是有点叶公好龙。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