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海主权争端近年有加剧趋势,导致这一地区局势日益紧张,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有专家表示,在南中国海争端近期无望解决之际,避免冲突、处理纠纷、加强建立互信,对于维护南中国海稳定至关重要。

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近日举办的第二届南中国海海事安全年度会议上,多位专家对于近年中越、中菲之间发生的摩擦和对峙所造成的南中国海局势有所担忧,对南中国海争端解决表示悲观。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问题资深研究员葛莱仪(Bonnie Glaser)说,目前国际上讨论的几项解决南中国海争端的方案看来都不可行。首先,由于中国2006年向联合国提出反对将南中国海争端交付国际法庭或国际海事法庭仲裁,因此,这个方案基本不可能。

葛莱仪表示,其次,由于涉及争端的各方内部压力,有关设立区域主权、由有争议各方共同管理有争议岛屿的建议也很难实施。另外,有关主要主权归属中国,但争端各方有权参与资源开发的模式,也因多数国家拒绝而被搁置。

葛莱仪强调,在南中国海争端无望解决的情况下,为维护南中国海稳定,各方采取建立互信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葛莱仪说,一些建立互信措施已经写入相关文件,只是还没有得到具体落实,例如呼吁相关各方自我克制,避免采取挑衅行动,在军演前通告有关国家,采取措施确保航行自由以及海上通讯安全等。

葛莱仪还表示,一些现行的国际条例和惯例都可以由南中国海争端各方所采用,比如“海上无警报对抗的信号”,规定有关各国海军舰只和飞机在相遇时应采取的通讯方式,以确保各国海军行动安全。葛莱仪说,不幸的是,遵守相关的条例是自愿性质的。她建议改为强制性的。

葛莱仪还举例说,国际海事组织有关防止海上碰撞条例和国际民航组织的相关航空条例等一些国际组织现行的规定,都可以使相关各方强制性地遵守。

葛莱仪表示,加强南中国海争端各方在海洋环境保护与科学研究、海上搜救、灾难救援等方面的合作,对各方都有益。

葛莱仪还建议,有关争端各方可以成立南中国海海岸警卫队论坛,在多层次的海事安全和司法问题上展开合作,分享信息。另外,建立南中国海信息中心也可以帮助相关各方疏通联系,避免误判。

葛莱仪还鼓励争端各方探索在资源开发上展开合作的模式,进行双边、三边或多边合作,开发资源。

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国际安全项目主任麦德卡夫在会上表示,南中国海争端各方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冲突处理,加强各方海军的安全沟通。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