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醞釀的新型城鎮化改革方案,正呼之欲出,目前已完成調研作業,近日內可望報給國務院做最後敲定。不過,這項改革卻招來地方上的反對聲浪,其中最大的變數就是牽涉到戶籍開放,這又與地方財政息息相關。地方政府不願意改革,經濟因素首當其衝,最顯著的就是目前都面臨財政壓力。要推動新型城鎮化,最重要的是重塑地方財源。

     《財經國家周刊》報導,今年4、5月間,由國家發改委主管城鎮化工作的副主任徐憲平帶隊,國家城鎮化專題調研組完成了對浙江、廣東、江西和貴州等8個有代表性省分的調研,目前調研報告已完成初稿,在經國家發改委討論後,將適時報給國務院。

     今年以來,全球不景氣,出口不振,擴大內需再次成為焦點,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也多次表示,城鎮化是內需最大的潛力所在,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依託。

     去年大陸城鎮化率的官方統計是51.27%,惟城鎮戶籍人口占總人數比例卻只有35%,前後相差16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有數以億計的農民工不能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指出,戶籍制度的限制,導致這些已進城和將進城的農民並未享受到和城鎮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務,造成了兩極的就業和生存狀態,這種分化狀態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極為不利。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邱愛軍說,戶籍制度改革很敏感,直接與教育、社保、醫療等諸多福利掛勾。

     李鐵認為,地方政府不願意改革,有很大的經濟因素,目前都面臨財政壓力。要推進新型城鎮化,最重要的是重塑地方財源。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