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彤的文章题为《我所目击的胡耀邦发病经过》,而鲍彤的名字并没有在《炎黄春秋》杂志的封面目录中出现。这本一向被认为是中国大胆敢言的政论及历史类月刊,将鲍彤署名的文章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刊出,全文约一千余字。

由于胡耀邦去世引发了“六四”事件最初的学生悼念活动、赵紫阳因反对武力镇压学生而遭罢免,身为赵紫阳政治秘书的鲍彤对这段 “敏感”事件的回顾,引起各方的关注。

鲍彤的儿子鲍朴周一通过电话向自由亚洲电台表示,他认为鲍彤在《炎黄春秋》发表文章并不意味着官方对他父亲在某种程度上开放了禁锢,这更多只是个孤立事件:

“《炎黄春秋》在刊登的时候, 目录里没有他的名字,只是到读者来信的内容的时候,才出现他的名字。我个人不认为解禁,不是任何形式的解禁。我认为这是偶然和孤立事件。 ”

鲍朴表示,中国当局在1989年后已明确禁止鲍彤公开发表任何文章。他对《炎黄春秋》尊重历史事实的胆量表示赞赏:

“ 据我所知,1989年就有一个明确的命令,就是在国内出现的出版物不能出现鲍彤的名字。可能到现在时间久了,有些人忘记了,所以有些人故意忘记了,那确实 是第一次,但是我不认为是某种程度的从官方的角度去有所解禁。我认为这个杂志是本着事实来出发,我欢迎这样。”

鲍彤的文章回顾了1989年4月8日胡耀邦在赵紫阳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期间突发心脏病的经过。鲍彤在文中指出,《炎黄春秋》早先的一篇文章对当年事实的叙述不够完整,他感到有必要厘清。

原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姚监复表示,鲍彤的回忆是对中央保健局一位负责人相关表述的更正:

“《炎黄春秋》杂志由一期登了中央保健局局长会议胡耀邦去世的时候有一句话,他在场的时候,中央领导同志没有一个在场,因此对于这个判断,鲍彤作为当事人 认为是不准确的。因此他写了他在场的情况,是在这个保健局长到场之前已经有医生在那儿治疗。另外就是赵紫阳主持会议,胡耀邦发作的时候,他是劝他不要动, 江泽民带了药可能给他吃了。所以前一段一、两个钟头已经在治疗了,和保健局长书店说的不一致。鲍彤这个是比较全面的。”

姚监复指出,《炎黄春秋》杂志尊重历史的初衷使得鲍彤能在数十年后首次在国内媒体发声:

“作为《炎黄春秋》杂志,它澄清这个事实,探索历史真相。前一个稿子不准确,后一个稿子把这个事实澄清。我注意到了这份稿子在《炎黄春秋》的目录里面,在 封面封底的要目里面没有讲这个事,所以是把它作为读者来信处理的,我想这样免的太敏感。但是毕竟鲍彤在八九年几十年以后能公开出现在大陆的平面媒体上面, 这好似一个很好的事情。但愿不要给《炎黄春秋》带来麻烦,给鲍先生带来麻烦。”

香港《明报》的报道说,《炎黄春秋》刊发鲍彤文章,这被视为官方的一次“破禁”。但姚监复表示,任何对官方解禁“六四”相关历史的揣测更多只是外界善意的希望,中国当前的政治形势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报道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