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21日 10:10:06

                                                        大学校园该不该封闭?

                                                                        张鸣

中国的大学,校园都有围墙,而且一般都门禁森严,至少,教学楼和图书馆,没有证件是进不去的。尽管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但却很少提出异议。进北大的大门,是要看证件的,连北大的许多资深教授,经过大门的时候,都老老实实把证件掏出来给门卫看。我在微博上表示了对门禁的不满,还遭到一通拍砖,说我不尊重门卫,就是不尊重劳动人民。

据我所知,在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大学都是没有围墙,没有大门的。虽然哪块地属于学校,人们是知道的,但校内校外的界限,却不清楚,往往走着走着,就到大街上了。在民国时,很多著名的大学,都没有围墙,北大的特点,就是正式的学生不如旁听生多,而一文钱不交的偷听生,比旁听生还多,而且有时一样可以拿到老师发的讲义。有位著名的教授,上了一学期的课,最后当问到有谁参加考试的时候,居然一屋子的人一个也不应声,教授恍然大悟,原来你们都是旁听生,那好,散伙!80年代,我们上大学那阵,课堂里也经常有外来人听课,而且还提问。我们自己,也到别的学校去偷听,也从不把自己当外人,该刁难老师,照旧。

这样的轶事美谈,已经成天宝旧事,一去不复返了。图书馆,如果不能借到那个学校学生的学生证,基本上是混不进去的。偶尔能混进教室听课的偷听生,一方面会遭到教务人员的盘查,一方面授课教师也不喜欢,有时被查出来,会遭到驱逐的。学校方面的理由是,大学已经收费,不能允许偷听。

其实,大多数国家的大学,都收费,但谁也没有把大学搞的像城堡似的。骨子里,我们的大学管理者,还是把大学当成一个单位,而且是一个必须封闭的单位。单位里的东西,从运动场(现在好些学校已经对自己的学生也收费了),图书馆,到开水,草地,都只能自己单位的人享用。这样的单位,其实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社会分隔管理的产物,理所当然,早就该被打破了。

也有人以安全为借口,说是有了围墙和大门,可以防止外来的流氓进学校滋扰。其实,学校有那么多的保安,城市有那么多的警察,有事,完全可以应付,一个围墙,又能顶多少用?归根结底,我们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大学其实是社会的,大多数的大学,都是纳税人出钱办的,属于公共资源。学校的经费,大多数不是来源于学费,而是公共拨款。这样的公共资源,理应对社会开放。同时,大学作为知识传播的园地,思想的论坛,也应该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对社会大众进行启蒙和教育。退一万步说,一个开放的大学,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学,一个可以立足于社会,同时也被民众认可的大学。这样的大学,也才有发展的潜力。反过来,像我们这样封闭的大学,就不是大学,不仅是单位,而且是一级行政部门,一个衙门。这些年来,我们的大学越办越不好,包括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大学,社会观感也每况愈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的大学,没有找到大学的本源,迷失了方向。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