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见”观察员 邵立

提起警察形象,你会想到什么?“我爸是李刚”,“躲猫猫”,还是几年前震惊全国的袭警凶手杨佳?随着中国的迅速现代化转型,警察不再是高人一等的官老爷,警察和市民之间的关系似乎在恶化。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数目的上升,以及每年警察死亡人数的增加,都体现了这个趋势。

但是,中国警察就真的失去市民拥护了么?市民信任警察的原因又是什么?特拉华大学的Ivan Sun、厦门大学的Rong Hu和韦恩州立大学的Yuning Wu在全国八个城市——上海、天津、广州、西安、长春、济南、兰州和厦门派发问卷进行了调查。共有7102位市民接受调查,主要调查市民是否信任警察,并从社会资本和政治参与的角度来探寻市民对警察的信任与什么有关。

社会资本描述的是在一个社会共同体里人与人之间联系和相互信任的程度。在这个调查中,研究者将社会资本区分成两个领域:客观的联系和主观的纽带。客观联系主要是调查城市居民喜不喜欢参加社区活动,包括同学、同事、老战友的聚会,居委会组织的活动,志愿活动等;主观纽带是指受访者对邻居的信任,以及对居委会的信任。如果喜欢参加社交活动,或者对邻居、居委会高度信任,就可以认为受访者的社会资本比较多。

政治参与则从三个角度来衡量:一是受访者是否入党;二是受访者是否喜欢参加政治活动,包括投票、向政府反映意见等;三是受访者喜不喜欢在网上讨论政治话题。入党的受访者,频繁参加政治活动的居民以及喜欢上网讨论政治的网民,则被视为政治参与度高。

在确定这两个自变量之后,研究者将对警察的信任度设定为因变量,并设置了“一点也不信任”、“不是很信任”、“比较信任”和“非常信任”四个选项。调查结果发现,75%的受访者选择了“比较信任”和“非常信任”的选项。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受访群众还是支持警察队伍的。

在这里面,信任警察的女性是信任男性的1.34倍。不过,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接受的教育每高一个等级,对警察的信任人数就平均下降4%。也就是说,女人比男人更信任警察,但是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市民,对警察越不信任。

另外,对警察信任的地域差异也很明显。在八个城市里,上海居民表现了对警察最高的信任度。天津和广州次之。兰州则是对警察的信任比例最低的一个城市。研究者分析,这可能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沪津穗三个城市以及厦门),对警察队伍的监管和训练越先进,有可能影响居民的观感。

接着,研究者把社会资本和政治参与两个自变量和对警察的信任度做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社会资本的高低和对警察的信任度体现相关。如果市民的主观纽带程度越高,也就是对邻居的信任度高,对居委会的信任度高,那么他们就越愿意相信警察。但是,参加社区活动的频繁程度没有对警察的信任度产生影响。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社区活动是多元的,很多时候和警察没有关系,而且很多和警察相关的社区活动可能会使警察队伍的负面信息、市民们的不满和不信任,得到更广泛传播。

相似的,政治参与的高低也体现不出和信任警察之间有关联。党员参与的政治活动和网络政治讨论可能内容很涣散,对警察形象影响不大。而市民进行的实际政治参与又与他们对政府的不满有关。因此,热衷于参加政治活动的居民不会对警察有好印象。

看来,那些损害警察形象的网络事件和新闻,在总体上并没有撼动市民对警察的信任。研究者总结,只要市民在他们所在的区域有足够的安全感,觉得对自己财产安全、人身安全和交通安全感到满意,那么他们就更倾向于信任警察。

【参考文献】

Sun, I., R. Hu, and Y. Wu. 2012. “Social Capita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Trust in the Police in Urban China.” Australian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Criminology 45 (1) (March 16): 87–105. doi:10.1177/0004865811431329.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