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祖陶:春运般的候诊厅


进入专题
社会保障 医疗改革    ● 杨祖陶进入专栏)     
  一
  
  在首译黑格尔著《耶拿体系,1804-5: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简称《耶拿逻辑》)完稿付梓的时刻,那种如履薄冰的感觉才得以消失。如此高龄啃坚果,爬格子,总难免担忧未能完稿就身生意外;此外,缠身腰疾和行动不便也是一种制约;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老昏花眼了。翻译是一项最伤视力的一点也马虎不得、一点小的坎坎角角都不可绕过的工作,真不知视力能否支撑到底。
  我原有近视,最深达400多度。50来岁出现老花,我在汉口的大眼镜店配备了双光眼镜,这样看远、看近转换都很方便。15年前古稀之际,体检时发现有双眼白内障,医生说是车轮状、周边性的,当时并无不适,我也毫不在意。10余年来仍在连续进行高强度的脑力与眼力工作。继主导完成康德三大批判的合作新译后;紧接着完成了黑格尔《精神哲学》的首译;还有数十万字的我的学术与人生的回忆录《回眸:从西南联大走来的六十年》。我不仅是退而不休,学术工作反而更专注,更集中,更有效率。至此,无论从那个角度讲,实在不应该再亏待自己的一双老眼了。
  但是,一种内心的渴望却在顽强地驱使着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贺麟先师30余年前的亲自瞩托——翻译黑格尔《耶拿逻辑》。我深知此事之艰难,有点冒险,但我实在是不甘心就此放弃。
  
  二
  
  2011年初《回眸》问世后,我情不自禁地翻出了自己断断断续续译在过去时代特有的7个练习薄上的《耶拿逻辑》的初(粗)稿,写的有些乱,自己都不知道翻了些什么,不免望而生畏。心想如要最终完成,还需要下一番极大的功夫,不是轻而易举、一朝一夕的事。我试着干起来,总觉得视力开始有些模糊不清,久远时代的原著的纸质很差,字体很小很密、特别是每天无数次地查阅那毫米级的字典感到有些吃力。我迫切希望通过白内障手术来改善视力。肖静宁为此四处奔波,听有的医院的医生说,现在做白内障不一定等自身晶体成熟,什么时候都可以做,还是多焦点的,进口的,做了以后眼镜都不用戴了,开出的人工晶体,虽然价格惊人,我也乐于一试。但校医院眼科刘医生通过检查,总要我等一等再说,并不鼓励我急于行事,我对刘医生还是比较信任的。
  2011年5月在完成属国家行为的“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 (哲学卷)万余字的约稿后,不久我与肖静宁一道到巴黎女儿家作了3个月的探亲旅游,儿子一家从美国赶来共享天伦。我当时还是没有放下《耶拿逻辑》的译事,悄悄带去一些初译稿先熟悉一下也好。真正进入全身心地投入,是2011年秋季从巴黎回来后至今的10个来月的时日,每天工作强度很大。我明显感到越来越吃力,工作难以为继。我再到眼科求医时,与以往不同,刘医生首次主动说可以考虑作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了。怎么办呢?在这译事关键时刻!白内障手术尽管很成熟,也有效果不好的。现在还勉强可以工作,如果不成功,那是不可想像的。因为我熟悉的人中已有两人术后连报纸、电视也不能看了,成天抱着收音机听。肖静宁去问医生,是不是马上要做,可不可以等半年,医生说可以(她不知道我不是一般地用眼,以为不至于发展太快)。这样我就死心塌地干起来了,别无它法。在这宝贵的半年里,用不佳的视力坚持绞尽脑汁、爬格子,进展也还顺利。谁知伴随我紧张的译事,白内障也在悄悄地迅速发展,虽然其中有一些假相蒙蔽,如近视力总归还勉强可以,但实际上白内障手术不能再拖了。
  两年一度的高资体检及时发现了问题。2012年4月28日眼科检查,万万没想到,在视力表前,我的左眼连第一排的诺大E字也看不见了,无论走多近也是这样。白内障严重到医生无法看到我的眼底情况。专家建议尽快作人工晶体置换术。5月2日,五一节小长假刚过,肖静宁就带着我直奔美丽的洪山脚下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简称总医院)的“眼科医院”了。
  
  三
  
  我十分庆幸自己能及时发现白内障的加重、并在总医院眼科医院及时顺利施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这一选择可以说是肖静宁与我校化学学院卢教授(女)一次偶然的电话而当机立断的。听说,卢教授白内障是在总医院做的。临上手术台时,她还对医生说自己胆子特别小,想着眼睛要做手术两晚上没有睡好,手是冰凉的。她没有想到医生护士态度这么和蔼亲切,安慰她,开导她,握住她的手,与她讲话。当医生说手术做完了,她还不知道呢!这样的医患关系近来是很少听到的。于是,这给我到总医院就医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5 月2日上午,肖静宁先去探探路,熟悉一下环境。啊!总医院的眼科医院好气派啊,位于新建的一幢15层的高楼内。眼科占了4个楼层,集门诊、住院、眼科检查、手术于一体。设施完善,先进,宽敞,布局合理,标志清楚。那天,肖静宁赶到时,专家号早已经没有了。她只好急切地找到专家门诊王柏川主任(博士、副主任医生)说明我的情况——高龄,行动不便,手头正在进行学术工作等。王主任很理解,说今天病房有出院的,你们要在下午一点半赶到,来5楼的“白内障治疗中心”医生办公室找我,不必再通过门诊直接入院就行了。没有托人,更没有什么红包之事,这位素昧平生的专家能给予这样的关照,令肖静宁既意外又感动,这对于空巢家庭的两个老人是多么大的关照啊。她急忙地赶紧回家,措手不及地办理开转诊单、取款等事宜。草草吃点午饭,拿点随身用品就带着我打的来到眼科,比王主任预定的时间还早了一刻钟呢。
  经过必要的眼科检查和静脉抽血化验,一条龙地就在本楼办了住院手续,我就被安排住进了两个人的崭新病房。放眼望去,就是郁郁葱葱的美丽洪山。病房管理规范有序。我真有如住进宾馆的感觉,正好趁机好好休息一下,转换一下脑筋。迎接明日上午的手术。这一切的一切,使我把“看病难”、“看专家号更难”一下子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虽然我刚刚作了体检,心肺正常。但我不能提供相关报告。按规定王主任还是开了心电图、胸部透视的检查单,嘱我下午检查。我还以为就在这幢大楼内进行呢,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会遭遇春运式的候诊(下面另述)。
  我在总医院眼科病房度过了跨三日两晚。第一天入院及各项检查,当心电图及胸透结果出来后,我再到医生办公室,王主任向我交代了手术的相关事宜。这里特别提一下的是,王主任在问我用那种人工晶体时,我说请医生根据我的眼晴情况决定吧。医生推荐我用中档的,并说人工晶体置换效果好不好,主要决定于眼底视网膜的状况,好比冲洗相片要看底版好不好。因为我来医院前,有的好心的朋友说一定要用多焦点的(进口的,上万元)或双焦点的。肖静宁请教了这个问题。王主任明确表示这不适合老年人,多焦点的调节会使老人产生头晕眼胀的紧张感。因此我们最后决定采用单焦点、价格中上的博士伦AO人工晶体。第二天上午手术,由于我对医生非常信任,心情十分放松,手术很顺利,没有任何痛苦的感觉就完成了,手术眼带上眼罩保护,然后回病房休息,按医嘱点眼药。第三天上午到“白内障医疗中心”医生取下眼罩检测手术后的视力,真是立竿见影啊,我可以看到第6排的上下左右的小E字了。结合我的眼底情况,这个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一个月后我再到眼科,王主任为我复查,没有任何异常。一般说来术后两周内是不宜过多用眼的,要带墨镜避光。但我实际上早早地就迫不及待开始了台灯下的伏案工作。
  这里顺便说一下那个矛盾的现象,在体检发现我的左眼的远视力几乎丧失殆尽时,我的近距离的、看极端小字的翻译工作并未中断,反而还可以继续。经医生指点,这是我的白内障加重过程中的表现,实际上白内障已从周边进展到晶体的核心,造成焦点前移,在短期内似乎还可以有一点近视力的改善。我就是利用这点残余近视力在进行着翻译,想起来,好悬呀!真是如履薄冰啊。
  
  四
  
  总医院地处武昌中心地段的洪山脚下,其西侧依次是著名的宝通禅寺和施洋烈士墓,对面是繁华的亚洲贸易广场。我平时不大上医院,好多年前因腰疾上过一次总医院骨科,今日的总医院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发展惊人。这次如果不是到眼科大楼外做心电图和胸透,我是看不到大医院的春运般的风景线的。随着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医院“自负赢亏”,“学企业搞承包”,“医疗产业化”的医疗改革的实施,总医院像武汉市其他著名的大医院一样,凭借品牌、管理、设施、人才优势,不断做大做强。地盘一再扩大,一幢幢高楼平地拔起,新建了一流的雄伟宽敞的门诊大厅。
  那天下午两种点一上班,肖静宁将我引到门诊大厅2层先做心电图,在工作台递交了申请单。诺大的候诊厅坐无虚席,待一个人起身进去检查时,我才坐下等候。我足足等了一个半小时才很快地作了心电图。我感到工作台叫号的医务工作者非常辛苦,不停地在叫喊着那一大叠单子上轮到的名字。我决没有想到做个心电图要等这样久,原来心电图不仅是为各内科系统服务,还担负着全院所有科室的心电图检查的任务,怎能不人满为患呢。
  做完心电图再去门诊1层的放射科作胸透,这本来是十分快捷的事,那景象更加接近春运了。人们熙熙攘攘,紧张不安,重病号多。放射科位于门诊大楼的深处,候诊厅实在是够大的了,没有自然采光,嘈杂拥堵,空气很不好,很久我都没有找到坐位。特别是一些外伤病人都是用床推着来的,下肢吊的好高,有两、三个人陪同,急诊的多。轮到的人虽然有红色显示灯显示,但工作人员还是不停地呼喊着患者的名字,很是辛苦。我几乎是放射科的最后一名胸透者,到快下班时才即刻做完的。这一下午真正地经历了一场春运式的候诊,这冰山一角,这一个小小窗口,使我对当前大医院的人满为患有了一点切身的感受。
  “这医院每天都像是春运”,这是肖静宁在药房大厅等候取药时,听一位候诊者说的,她感到这个说法真是生动逼真极了。医院越办越大,医疗资源越来越集中,病人越来越扎堆到大医院,医院无论怎样快速扩大,也是杯水车薪,永远也赶不上武汉市上千万常住人口、成百万的流动人口、还有不计其数的地市县、邻省的求医者蜂涌而至。看病难,看病贵愈演愈烈。这种医疗现象在别的国家里是不可思义的,我想我们实在不需要这样的特色。
  
  五
  
  单从武汉市的著名的三级甲等医院——同济、协和、人民、中南、总医院等等来看,通过“医疗改革”造就了设备完善、科室齐全、门诊住院条件优越的超级大医院。这些仅靠政策支持大发展的大医院政府并未投资,而医院每年净收入却均以亿计,少则个位数,多则两位数,同济医院居榜首。医院财源滚滚,医院很大程度上以创收、挣钱为目标,至使公立医院已改变了其公益的基本属性,必然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医疗资源分配极端不公,百姓医疗权益无保障,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乃民生大计,我国目前还有数以亿计的人口没有任何一点医疗保障。而少数人动不动住院,小病大养,用贵药,进口药,有的一住就是10年,为延续生命每天动辙成千上万元,有的个人的公费医疗耗费上百万。这些不合理的现象反而成为医院的创收之源。那里还顾及职业伦理。以药养医,腐败丛生,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层出不穷。医患关系空前紧张,矛盾激化,也使一线医生生命安全无保障,医生成为高危职业……。国务院有关方面也不得不承认关于医疗改革基本失败的现实。
  我所看到的总医院的春运般的候诊厅,完全是不足为奇的。列出几个数字就可以小巫见大巫了。据前6年的统计,武汉的同济医院已成为中南地区首个年门诊量突破200万人次的医院,每日门诊量超出5000次,这两个数字还在大幅度递增。更有甚者,北京协和医院单日门诊量突破12,000;北京儿童医院单日门诊量突破8,000。加上陪同的人,可以想像其紧张、期待、焦急、痛苦、拥挤、混乱之情景,与春运相比怎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我国是一个低福利、低消费的人口众多、贫富悬殊的经济大国,已进入未富先老的老年社会,社会保障严重滞后,医疗保障严重缺乏。人们扎堆去超级医院求医,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难题,关系到人们的揪心揪肝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医改路漫漫,问题成堆,牵涉的面很广、很深,极其复杂,这篇小文无力谈及。现仅涉及加强基层医疗和中小医院的建设,使就诊分流的问题。我感到许多国家行之有效的分级医疗制度,是改变我国目前这种人满为患的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是医改的值得借鉴的不容勿视的他山之石。
  
  六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英国人向世界展示了引以自豪的国家医疗服务制度。1200名医生护士走上伦敦碗运动场中心,摆出巨大的NHS字样,还有一排排病床边医护人员与患者温情交融的情景,引起人们的极大的兴趣和赞扬。NHS成为英国国家形象的代表。(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共 2 页: 1 2
进入 杨祖陶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社会保障 医疗改革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